张阿辉(左起)、龙应台、郑春山。(中评社王宗铭摄)
东南网4月10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9日下午前往新北市金瓜石与水湳洞矿业聚落,了解“国际终战和平纪念园区”规划情形。她表示,日本在二战期间征召许多台湾年轻人上战场,其中有不少人是被派去做战俘营监视员,日本战败后,台湾监视员有些被送到国际法庭上审判被判死刑,而这些历史似乎没有被深刻讨论。
龙应台说,园区内只竖立追思战俘纪念石墙与纪念碑,没有提及台湾人的处境,政府应深刻讨论过去这段历史,不能只跟着战胜国逻辑去写历史,过于单一的历史观确实值得检讨,她希望后续能与社区居民及相关单位沟通战俘营遗迹合适的纪念呈现方式。
1942年8、9月间,日军开始将在新加坡、菲律宾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投降之盟军战俘送往台湾,第一批532名英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国战俘从新加坡被押上日本战俘船“英伦丸”,抵达基隆港后,战俘步行跋涉,11月14日抵达金瓜石等战俘营,从事铜矿开采工作。日军在二战期间在台湾各地设了15个战俘营,俘虏总人数4350人。战俘营于1945年9月6日关闭撤离。每年台湾战俘营纪念协会固定在11月第2个星期日举行追思仪式,追思石墙上所刻当年被关在全台各地4000多名外国战俘姓名。
龙应台参观战俘营遗址时,由88岁的张阿辉解说。老先生诉说,战俘营原地原本叫做“温州寮”,自清代起就有一批温州来的苦力开采矿藏,二次大战末期被日军迫迁走,专门用来做为盟军战俘的集中营。从1942到1945年间,超过一千名来自南洋的英国、澳洲、荷兰籍军人,被送到金瓜石强迫入坑开采铜矿,高达40%的战俘不堪饥疾交迫,受虐而死。
[ 责任编辑:焦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