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第一次准备参选台北市长时,父亲郝柏村就找他谈话并告诉他,“选台北市长就像打一场仗,打仗不可能没有伤亡”。
如今,郝龙斌抛出让陈水扁“保外就医”的争议话题,又让他面临着另一场仗,而伤亡多少、胜负与否,全是未知之数。
这一段时间,有人不断去挖郝龙斌的“政治老底”,质疑他“救扁”的动机源于与扁的“兄弟情谊”。追溯当年,郝龙斌确曾一度与扁“称兄道弟”,并以新党党员身份加入民进党“内阁”,担任“环保署长”,甚至还传出扁要征召郝龙斌代表民进党参选台北市长。
不过,那都是遥不可及的陈年往事了,郝扁之间即便曾有过那么一点“瓜葛”,也早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消磨得一干二净。如果非得从动机论的角度来看,郝龙斌着眼2016预作政治铺垫,应该是最大的目的所在。
郝龙斌的台北市长任期还有两年多,以其年龄、资历与辈分来看,要说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想法,那绝对是自欺欺人。况且,此前有三任的台北市长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身登“大位”,凭什么到了自己就断了这个“传统”呢?
但讨好绿营、讨好陈水扁就可以让自己在蓝营的接班梯队中脱颖而出?这好像也说不过去。难道郝龙斌就不怕南辕北辙,因此得罪了深蓝民众,把自己的“正蓝”形象一折到底,从而断了由蓝营出线的第一步?
那郝龙斌冒着如此之大的政治风险,不惜引发如潮的政治攻讦,也要摸一摸这“烫手的山芋”,究竟所为何来呢?
以笔者观察,郝龙斌真正想攻下的那座山头,并非陈水扁或绿营,而是一直态度暧昧的马英九。
对于扁的“保外就医”议题,马英九的角色其实是最尴尬的。一方面,马想要做个“尊重司法”的好“总统”,不想因为“政治介入司法”而给自己留下历史的后遗症;另一方面,马又最想终结蓝绿政治恶斗,让台湾的民主政治发展步入正轨,也给自己的第二任期营造一个相对缓和的执政氛围。
结合台湾当前的民意走向,如何处理扁的“保外就医”,的确已经成了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政治议题。处理得好,能够暂时消弭蓝绿的高度对立与政治伤痕;处理不好,里外不是人,蓝绿都骂娘。
前一阵子,蓝营内部有不少人都有意无意地触碰过这个议题,如王金平、赵少康,但王金平本身的政治光谱相对中性,而赵少康又远离政坛多年,所以引起的反响与争议相对有限。如今,郝龙斌以“正蓝”形象出手,不管舆论的导向最后偏向哪方,实际上都是替马英九准确地测试了一回水温。马英九焉能不喜呢?
经历过阵仗的郝柏村告诉儿子,“当你攻山头时,只有一个目标——— 就是把山头攻下来,其他你都不要管”!郝龙斌如果真能攻下马英九,那他真的其他都不用管了。(海峡导报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