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港媒:大陆“两岸一国说”有善意 台湾勿视而不见

时间:2012-07-30 16:22  来源:台海网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9日在哈尔滨落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中表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有与会台湾学者认为,“相信美方也不能接受所谓‘两岸一国’说法”。台湾陆委会则呼吁,“两岸应搁置争议,务实协商,建构前瞻性两岸关系。”马英九“一国两区论”落幕后,“两岸一国论”又成新焦点。

  中评社今天发表社评说,两岸之间互信仍然脆弱,通过例行性国共论坛、两会领导人对谈,有助深化交流与沟通,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也因两岸互信不足,台湾民众对定位认同存在鸿沟,风吹草动,只要有人居中煽风点火,论战难免。

  今年对两岸关系而言,是极重要的一年,8月1日是台湾通过“一个中国”涵义20周年,也是“九二共识”的20周年,这是源自于李登辉任内召开“国家统一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一个中国”涵义。马英九于7月26日吴伯雄启程赴哈尔滨前的会见,特别交代这段始末,强调“就是把这个观念厘清,这涵意蕴含“一中各表”,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双方所赋予的意义不同,这一点是后来能有效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九二共识”以及“一个中国”涵义20周年前夕,贾庆林表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寓意甚深。

  这代表两岸都进一步确认以“一个中国”为前提,做为深化交流的基础。贾庆林7月28日的谈话,与马英九7月26日的谈话,并无抵触,细细推敲,甚至是相互呼应。

  过去以来,两岸不论是领导人会晤或各自发表谈话,免不了高来高去,但将之化繁为简,重点只有一个,亦即“两岸究竟是否国与国关系”?

  两岸若非国与国,不论是“一国两区”,还是“两岸一国”,简单讲就是“一国”,何来差异之有? 马英九在今年520就职演说公开强调,“20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历经3位领导人从未改变。” 马之说与贾庆林7月28日所提,“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内涵一致。其中的小落差是,马英九的说法紧抓“一中各表”,因此提到“一个“中华民国”;贾庆林在十八大之前谈“两岸一国”,完全没有提到国号。大陆此一表述形式,保留相当大的两岸互动空间,有善意在其中,台湾不宜视而不见。

  至于有台湾学者认为,“相信美方也不能接受所谓‘两岸一国’说法。”这是似是而非的讲法,“中华民国宪法”本来就是“一中”“宪法”,“一国两区”、“两岸一国”的表述皆未跳脱“宪法”架构。重点更在于,现阶段国共提到“一中”皆无附加时间表,让两岸得以透过交流、对话,慢慢寻找解决方案。诚如,蔡英文去年4月在民进党主席任内也曾说过,“如果有机会执政,针对台湾与中国的未来,将把选择权留给下一代,让他们来决定要跟中国维持什么样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不再感到焦虑。”

  李登辉1999年下台前提出的“两国论”,认为两岸不是“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但李改不掉“中华民国宪法”内容,陈水扁任内也没变动。经过10多年国际政经局势的大改变,民进党决定展开与大陆交流前,两岸定位问题不容回避。绿营如果不接受“一中”、“一国两区”,便是否定“两岸是国与国关系”,亦即变更现状。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落幕之后,其互动、交流的影响还会持续,我们认为,在“九二共识”20周年前夕,这样的讨论、对话是极有意义的。两岸历经数十载的分隔,歧见一定会有,唯有互相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有深化和平发展的可能。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分享到:
编辑:周剑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