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受台风引起的西南气流影响,台湾各地普降暴雨,近10个县市遭灾,成为“一级淹水警戒区域”。大台北地区12日不得已停班、停课,南部灾情则可能直逼2009年的“莫拉克”风灾。而正是从2009年的“莫拉克”风灾开始,每逢天灾,马“政府”的救灾效能都令人捏一把冷汗。幸好从“莫拉克”、“凡亚比”到“鲇鱼”,马英九的“台风政治学”成绩在慢慢进步。此番再遭“突击考”,岛内舆论与在野的民进党也都紧盯马英九,用放大镜考察他的救灾作为。
震撼教育:压垮“刘内阁”的“莫拉克”
2009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带来的豪雨导致台湾50年来最大水灾,南部山区遭受重创,同样遭受重创的,还有马英九的救灾能力。无论是“中央”与地方间的互相推卸责任,还是台军救灾不力,打碎的都是马英九挟765万高票登上“总统”大位的光环。当南部灾民哭天喊地求救无门时,马英九那一句被媒体大加挞伐的“我不是来了吗”,更成为他政治生涯里的“名言”。一场天灾,以马英九猝不及防的声势,演变成一场政治泥石流。
面对外界救灾不力的批评,马英九在事发10天后公开道歉,要求行政团队检讨。事发一个月后,时任“阁揆”的刘兆玄闪电辞职,马英九寄予厚望的“刘内阁”被“莫拉克”台风压垮。这是马英九的“救灾政治学”第一次被台湾民众直接判作“不及格”,替他扛起责任的,是负重归去的刘兆玄。这场“震撼教育”,凸显的不仅是台当局从灾难预警到灾后应变能力的缺失,更暴露了马英九在面对媒体、面对民众时基本“公关情商”的不足。
“风”口余生:放过小马缠上陈菊的 “凡亚比”
有了“莫拉克”风灾的前车之鉴,2010年9月,“凡亚比”台风令马英九与吴敦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接受台风与舆论的双重考验。按照马、吴指示,在“凡亚比”登陆之前,全台危险山区就展开了撤村行动,撤离超过6000人;全台超过35000兵力待命救灾;马、吴更坐镇应变中心,与全台县市首长视讯连线,查验疏散进度。在“料敌从宽、御敌从严、超前部署、预置兵力、随时防救”的防灾救灾思维下,马英九与吴敦义安然度过了“凡亚比”台风的袭击而被民众评为“有进步”。
这一次,马英九躲过了“天灾”,但高雄市长陈菊却“躺着也中枪”。“凡亚比”台风在高雄造成重大淹水灾情,而陈菊当天的行踪却成为一个谜。最后,陈菊坦承,自己当时在官邸休息,还睡了一会。时值“五都”选举前夕,睡觉事件致使高雄民怨沸腾,重创陈菊的支持率。直到今日,“睡菊”仍是陈菊甩不掉的“雅号”。这一次,马英九的运气无疑比陈菊好很多。
大将之风:“鲇鱼”压力下的苏花救援
距离“凡亚比”不过一个月,台风“鲇鱼”带来的苏花公路大塌方,再次让马英九出了一身冷汗。2010年10月21日,“鲇鱼”挟豪雨重创台湾东北角,导致苏花公路多处塌方、道路损毁,导致正在台湾东海岸的24个大陆旅行团共542名游客被困,最终造成包括19名大陆游客在内的26人罹难。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与教训,马英九第一天就到达事故现场,督促救灾、抚慰民众,与“莫拉克”风灾时差强人意的表现判若两人。最重要的是,参与救灾的台军也相当给力,堪称搏命救人。
救灾不力,民众最恨的是马英九;救灾得力,享受赞誉的同样是马英九,这便是坐在“总统”大位上时刻都能感受到的人情冷暖。苏花救援中马英九所展现出的“不抛弃不放弃”的魄力,在感动台湾民众的同时,也打动了关心灾情的大陆民众。虽说温吞水性格让马英九在灾难面前,少了一种“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气概,但那次面对“鲇鱼”台风,马、吴的沉稳坚定,亦展现出令人信赖的大将之风。
气定神闲:坐镇中枢静等“古超”
此番台湾受台风引起的西南气流影响,多地遭受豪雨袭击,造成淹水灾情。更严峻的是,新的台风“古超”又已经形成,未来很可能影响台湾,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对此,马英九指挥若定,取消行程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坐镇指挥。比起经验丰富的马英九,倒是在“阁揆”任上首次遇到台风季的陈冲有点 “hold不住”,听简报时频频打瞌睡,显见太过紧张、劳累。至于此次的台风“突击考”,马英九的“台风政治学”成绩能否更上一层楼?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