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1月31日社评认为,此次台湾选举的意义,不仅在确立了“九二共识”与两岸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稳定两岸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大陆自1996年台湾实施“总统”直选以来,首次成为“正面因素”。
社评说,马政府执政4年来,大陆与台湾逐渐发展成为经济互利的伙伴关系,并认真了解传统绿营优势选区选民的需求,争取认同。先建立了共同利益与情感的基础,在选举最后阶段画下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红线,才能产生效果。
这次台湾大选,一方面肯定了马英九过去4年的努力,有效将两岸关系由陈水扁执政时代的紧张敌视转为和平互利:另方面也显示出,在过去4年来深化的交流基础上,两岸人民盼望未来两岸关系能够更进一步发展,是勿庸质疑的。
不过,未来两岸交流是否能够持续稳定进展,仍有悬念,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够扩大相互了解与信任的基础,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民义基础是否能够扩大。蔡英文虽然落选,但投给她的600万选票,代表台湾仍有将近45%民意对两岸关系心存疑虑,实不容忽视。
社评还说,大陆有识之士早就注意这点。上海东亚所所长章念驰曾指出,面对蔡的600万选票,大陆应该思考对策。如果大陆永远不跟支持民进党的45%选民打交道,则有45%的台湾人民,永远都是两岸关系中的负面因素。
章念驰提到,台湾民主选举已成常态,选举政党轮替不可免。此次蔡英文虽然落选,但若日后民进党转型成功,2016仍有执政的机会。因此,未来4年,必须争取这些对两岸关系有疑虑的选民,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确立和平发展的架构。章所长对台湾选举与两岸发展的观察,可谓一针见血。
尤其,由于败选,此时的民进党,正面临调整两岸政策的压力。党内许多人认为败选的原因,是蔡英文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无法得到多数选民的认同。
两岸和平发展已经为台湾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国民党的两岸交流政策自然获得台湾社会主流认可。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的谢长廷,已经提出修正“台独党纲”的主张,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新潮流系大将段宜康等人立即呼应谢长廷的观点。
早在台湾大选前,民进党内部一些关注两岸,较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例如陈其迈、洪奇昌、邱太三也曾呼吁民进党正视大陆,调整大陆政策。民进党己不禁止县市长或党公职人员参加城市交流、也不反对农产品登陆促销,蔡英文还公开鼓励绿营智库学者与大陆智库学者交流。
2010年5月,民进党的民调显示,有高达86%的泛绿支持者,支持民进党与大陆对话。当时蔡英文也立刻说,民进党“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下,与大陆进行直接并实质的对话”。由此可见,很早之前,民进党和蔡英文,已经深切感受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自我边缘化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选举结果更进一步确定,台湾的社会政治氛围和民进党面临的政治现实,都期待其进行调整。在这个时间点上,大陆正可以释放善意,推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