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二年之久的民进党十“年政纲”终于出炉了。笔者竭力从中寻找民进党所谓的“负责任”与“新思维”,看看蔡英文领导的新民进党与旧民进党究竟有何不同,看来看去,印象较深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民进党起草“十年政纲”展现了追求重新长期执政的企图心。这里且不说十年政纲历时2年之久,召开了上百场务虚会或研讨会,蔡英文亲自主持过半,光政纲全文就长达4万余字,形成1个总纲外带18个子纲,如此大的阵仗在民进党以往的历史文献中实不多见。政纲罗列了全球化时代来临台面临的诸多新挑战,提出民进党面对新挑战应有新思维,应透过“检讨过去、探讨未来”,实现“旧路线向新路线的转向”,以此作为“下一阶段的台湾改造法案”。
二是政纲回避了某些政坛敏感话题,提出了一些新说法。例如:民进党以往最擅长打“本土——外来”、“统一——独立”、“爱台——卖台”、“两岸一边一国”、“公投正名制宪”等政治牌,挑动族群矛盾,激化两岸对立,煽动民粹情绪,但这次在政纲中强调以“强化台湾、凝聚台湾”为总目标,以“面向世界、公平正义”作为“核心理念”,主张两岸应“超越旧的历史框架”,“经由战略互利寻求稳定机制”,“任何涉及台湾重大利益的对外与安全政策,都应遵行民主程序决定”,对ECFA强调两岸经贸协议之后续谈判,应遵循民主程序,从整体利益出发,“审慎检视现有协议内容与执行情形,作为调整的方针”等,这里且不论其真实意图与能否实现。
然除了这两方面,笔者不得不说,民进党的基本立场与出发点仍是坚持“台湾独立”和“两岸一边一国论”,仍然坚持对祖国大陆的敌视与对抗的态度,在这些方面没有任何根本调整。例如:政纲全文均以“台湾”自称,以“中国”称呼祖国大陆,完全无视在两岸各自“宪法”中领土主权交叉的事实;政纲对国民党当局大陆政策的批评仍以“倾中丧权”为潜台词,完全漠视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给台湾带来的好处;蔡主席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仍矢口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政纲对全球化时代台湾面临的形势的分析,处处让人感觉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子;其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主张联合受“中国崛起冲击”的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等亚太国家,搞所谓“多边稳定”、“全球平衡”;其“两岸经贸战略”的主张,仍是一厢情愿地鼓吹所谓“从世界走向中国”等。这些表明,政纲所谓的“新思维”、“新路线”在本质上并无新意可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稍作修改为:不跨越门槛,何以行千里。实践证明,两岸关系是悠关台湾生存发展与长治久安最重要的课题,也是台湾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当中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有句名言:事物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可迎刃而解。两岸关系既是台湾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民进党着眼台湾长远发展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处理不好甭说台湾未来十年的发展,就连当下的经济危机都度不过去。最近几年,两岸关系因坚持“九二共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已初步尝到和平发展双赢的甜头,台湾民众也看到了由国共两党所开创的这条和平发展路线充满希望,民进党无视这一切,幻想在政治立场上倒退,但接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这不仅不能为祖国大陆13亿同胞所接受,相信也不可能得到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的信任,民进党又如何侈谈“强化台湾、凝聚台湾”、战胜挑战、迈向未来呢?
原因很简单,要处理好两岸关系,要让祖国大陆相信民进党,愿意与民进党打交道,民进党至少应在主权认知上与大陆有起码的交集,譬如:承认“九二共识”(即“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至少承认“两岸宪法一中”,正视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等,民进党对这些一概否定,自然就切断了与大陆最起码的链接与互信,其“新思维、新路线”也就失去了着力点与可信度。在此背景下,民进党十年政纲的蓝图画得再好,支票开得再大,均经不起逻辑的推敲与实践的检验。
总之,不能说“十年政纲”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没有尝试做出任何努力,但显然远远不够。“十年政纲”若说有“新思维”,那就是不要“九二共识”,但要建筑在其上的对台湾有利的ECFA等协议;就是用“一边一国”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对接,以“平稳和平”、“战略互利”来取代过去与直接大陆对抗;就是“回避主要矛盾,淡化分歧争议,强调民主程序”等。概言之:“台独”立场不变,策略有所调整,目的是在2012“大选”蒙混过关。
(中评社 本文作者杨立宪 乃大陆资深台湾问题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