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台“教育部”公布了台“行政院”核定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陆生赴台就学迈出实质性一步,大陆学生终于可以历史性地跨入岛内接受高等教育。根据规划,预计2月上旬核定招生学校系所及名额,3到5月办理硕博士班招生,4至7月办理学士班招生工作,9月将迎来首批赴台就学陆生
限制过多喜忧参半
毫无疑问,“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为台湾高校招收陆生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对两岸教育交流是一个正面的讯息,在追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注入了陆生来台的新元素。
但是,“办法”却给陆生赴台就学施加了诸多不合理的限制,例如,招收陆生数额以台湾招生总名额的1%为限;陆生就读学士班只能报考私立大学;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能参加台湾全民健保;毕业后须于一定时间内离台等等。可见,台当局出台的“办法”并不全面与彻底,无法满足两岸教育交流的现实需求。
关于限制赴台就学陆生总量的规定,其实不利于缓解台湾高等教育资源过剩的现状。
近十年来,台湾的高校数量及招生名额急剧膨胀,2300多万人口的台湾拥有高等院校超过150所,每年生源容量约30万人,而由于台湾出生率持续下降以及生源外流的原因,每年台湾大学新生不足15万人,不少学校经营惨淡。此次“办法”将招收陆生数额限制为台湾招生总名额的1%,约为2000人,平均到每所学校仅有13人左右。
针对不编列奖助学金的限制,台湾大学主任秘书廖咸浩教授表示,这个问题对招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世界各地的高校为吸引境外学生大都设有奖助学金。对此,台湾许多高校各出高招,或依托校友会,或求助于大陆台商,通过自筹或募款活动,自行为陆生提供奖助学金。
关于陆生在台就读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工作,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具体解释说,陆生来台不能打工,就是不能从事劳务工作,包括不能担任研究助理。台湾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认为,不能担任研究助理“不只陆生学习上有损失,也是教师的损失”。
对于陆生不能参加台湾“健保”体系,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清基表示,由于陆生父母没有在台湾纳税,陆生不能享有“健保”,但可买商业保险和学生团体平安保险。赖鼎铭感慨,外籍生赴台4个月便能加入健保,唯独大陆学生被排除在外,有违公平原则。台湾华梵大学校长朱建民则说,大陆学生只能投保商业医疗保险,台当局“教育部”应主动邀集民间保险业者,对赴台就学的大陆学生提供相关保险方案。
全面开放势不可挡
“办法”来之不易。早在1992年,台当局有关部门就开始构思开放陆生赴台就学的政策,但由于时势所迫,当时仅允许两岸在校学生进行短期交流,陆生赴台就学遥不可及。随后,在李登辉执政中后期与民进党八年执政期间,包括陆生赴台就学在内的两岸交流一度停滞不前。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为兑现其竞选承诺,台当局积极评估并加紧推动落实开放陆生赴台等政策。当年10月,台湾公布放宽陆生赴台研修方案,将陆生赴台期限由4个月延长至1年,迈出了开放陆生赴台就学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其后,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以及台湾岛内各界的强烈呼吁和积极推动,经过朝野来回较量,2010年8月19日,台湾“立法院”无异议三读修正通过“陆生三法”,即“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修正草案,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终获法源依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民进党的强力阻挠下,修正后的“陆生三法”附加了“一限二不”政策,即“限制医事学历采认”、“陆生不得考证照及公职”、“陆生不得就读与‘国家’安全有关科系”,并以附带决议方式通过“陆生来台就读期间不得打工”的规定。不过,无论如何,“陆生三法”仍不失为两岸关系“划时代的里程碑”,“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就是作为“陆生三法”的配套措施出台的。
教育交流是国际潮流,而且日益热络。开放陆生赴台求学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产物,是两岸交流从经贸领域扩展到文教领域的必然产物,也是提升台湾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台湾各界多数民众的支持。去年,台湾教育部门曾开展陆生赴台相关调查,民调显示,65.7%的民众赞成陆生赴台。台湾教育界更是强烈呼吁尽早让两岸教育交流正常化。相信,我们迈出第一步之后,会走得越来越顺,就像最早的开放探亲和这两年开放大陆游客来台一样,招收陆生也会越来越开放。(林其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