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军事  >   正文

分析指台军恐难挽救募兵制 台军高层也无信心

2013年12月18日 14: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根据台防务部门统计,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军募兵成效不错外,此后是每况愈下,台军为改变状况,积极采取措施设法救募兵制于水火。华广网17日刊载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平的评论文章分析相关措施成效与作用。

  全文内容如下:

  根据台防务部门统计,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军募兵成效不错外,此后是每况愈下,2010年、2011、2012年军方计划分别招募志愿士兵16445、8675、15000人,结果仅分别募得10624、4364、8894人,达标率分别是65%、50%、59%,落差明显;2013年截至11月底,台志愿役士兵招募人数8603人,较去年同期减少291人;以全年目标28531人计算,达成率仅约30.15%。招募任务完不成,使得原定于2014年底实现全员募兵的目标落空,不得不推迟到2016年底。为改变现况,提升募兵成效,台军积极采取措施设法救募兵制于水火: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招募能力。为增强对台湾青年人的吸引力、提升他们服役的兴趣,提升募兵成效,台军方十分重视募兵制的文宣工作,设法增强招募能力。2009年军方赶搭电影《变形金刚》热潮,推出了陆军M60A3战车、海军康定级巡防舰以及空军F16战机化身为“变形金刚”的创意广告;2012年大手笔推出所谓“钢铁侠”上阵,打造出“荣誉与价值篇”、“守护篇”及“英勇战士篇”等主题的三支新广告,广告主角分由现役的台军陆海空三位士官担纲,他们变身“钢铁侠”,不但飞天下海,还能指挥作战。近来,台防务部门负责人严明进一步要求加强募兵制文宣活动,结合各单位募兵政策好的作法及亮点,积极规划创意短片、微电影、广播广告等,运用行政部门与民间网络资源,倡导募兵制政策内涵和愿景。台军积极在岛内大专院校宣传“募兵制”,在校园内建立“全民国防教育”及台军人才招募宣导区,拓展校园招募网络,建立策略联盟平台,使学生及民众了解台军各军种特色,借此吸引他们从军。台军方与多家人力银行合作,刊登招募征才讯息,开拓求职平台,希望吸引年轻网络用户投递履历。台军还与台湾血液基金会合作,随捐血车深入高中职及大专院校,锁定愿意捐血、有从军特质的青年,动员他们当兵。

  着力提升福利待遇,增强募兵吸引力。为鼓励优秀人才当兵,台军方正积极设法提升志愿役人员的待遇。马英九早在2008年竞选时,就提出志愿役官兵薪资为法定最低薪资2倍的政见。只是台财政困难,政见跳票,加薪迟未实现。为此,台军方继续努力,积极设法提升志愿役士兵的薪资及福利待遇。严明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积极的作为,从“留营”和“招募”两方面双管齐下提升募兵成效,台军方会努力与各部会协调,争取加薪及逐次、分段调整志愿役勤务加给;台军方已规划志愿役士兵的起薪,由现行的29625元(新台币,下同),增加至33625元,增幅达4000元,行政部门负责人江宜桦指示朝增加薪资待遇的方向研议;已函请行政部门同意调增第1级及第2级外岛地区加给,其中第1级南沙地区由每月1万2360元调增至2万元,第2级东沙等地区由每月9790元调增至1.2万元;争取增设“战斗部队加给”及“留营慰助金”等配套措施,以鼓励志愿役士兵到战斗部队及高度战备单位服务。

  加强役后就业辅导,解除台军官兵后顾之忧。台当局“退辅会”(“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近曾表示,为因应推动募兵制,考虑到台军退除役官兵需求,兼顾当局财政能力,规划对募兵制短、中役期志愿役人员加强役后就业辅导。2013年6月已由台当局行政部门核定,希望安定台军退除役官兵家庭及生活所需,落实募兵制退辅政策,规划将服役4年以上、未达10年志愿役退除役官兵(2015年1月1日后退伍者)纳为新增服务对象,并依贡献度及服役年资等条件提供辅导措施。“退辅会”还建请相关部会参酌美国制度,对积极聘用台军退伍军人的民营企业及工商团体,订定奖励与补助措施。此外,还将加强对台军退除役官兵的职业训练,增强就业技能。

  台“募兵制”推动不彰、志愿士兵招募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台湾少子化趋势导致兵源不足,年轻人贪图享乐害怕当兵,军队生活紧张、艰苦让人望而却步,福利待遇不高诱因不足,台当局经济拮据、军费不足,无法满足募兵制需要等等。台军上述措施,恐难救募兵制于水火。事实上台军方高层对募兵制也无信心,台防务部门负责人严明近来曾感慨“在现行的制度下募兵制无法成功”。严明、“退辅会”主委董翔龙及“内政部”次长萧家淇近期到“立法院”就募兵制作专题报告,在被问到募兵制能否达成时,3人都不敢明确表态,显示出对募兵制的信心不足。(杨平,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