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台湾岛内军事方面出现一些新动向,兵源制度变化可能导致东海南海防护压力增大;美国继续介入台海和拉拢台湾地区进行军售;关于两岸军事互信的呼声和建议屡屡出现。在两岸关系渐入“深水区”之时,军事互信问题如何破局,引人关注。
东海南海防护压力增大 两岸合作呼声迭起
从征兵制演变为征兵制与募兵制并行,再到募兵制,台湾兵役期一再缩减,招兵难问题层出不穷。
国民党“立法委员”林郁方5日在台湾立法机构指出,2012年台湾志愿士兵招募情形不理想,东沙岛目标42人,但只有8人报名获录取,直至2月26日止,实际仅1人报到;太平岛目标22人,只有3人报名,实际报到数为零。
林郁方担忧,募兵制实施在即,若招募情形再不改善,两岛将面临无人可守的窘况。
台湾《中国时报》刊文表示,2014年台湾开始转型募兵制后,驻守东、南沙的义务役兵力将陆续退伍,在招募不到志愿役士兵接替的情况下,台湾在东沙、南沙就可能没兵可守。
台湾《旺报》报道称,东亚地区岛屿争夺越演越烈,台湾方面欲单独维护南海“主权”,“恐怕会越来越吃力”。在蓝绿阵营都有保护太平岛的决心下,如果能在南海地区先行与大陆试办“军事互信机制”,民众对当局宣示南海“主权”应该更具信心。
而随着钓鱼岛议题的延烧,“两岸联合保钓”的声音见诸报端。世界华人保钓联盟会长黄锡麟接受采访时曾提出,“两岸首先应该合作,把钓鱼岛拿回来再说”。
“钓鱼岛纷争,日本最怕的是两岸联手”,台湾前民意代表邱毅看得很明白,他倡议马英九先在护渔与油气开发方面与大陆合作。台湾媒体评论认为,“保钓”离不开“一个中国”。两岸坐下来讨论因应方案,合乎情理,在台湾内部也会有一定的支持度。
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形势,台湾方面面临的东海南海防护压力,都令两岸军事互信合作成为一种呼声。不过,历史和现实累积的因素,也使得两岸军事互信合作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一方面,美国等外部因素介入台海,另一方面,台湾岛内仍然存在消极对待两岸合作的势力。
美国渲染大陆“军事威胁” 阻遏两岸军事互信合作
美国国会众议院2012年12月20日通过有关2013财年军事预算的国防授权法案,其中两项条款分别涉及钓鱼岛和对台军售,涉及对台军售的条款要求美国总统采取行动确保台湾拥有“足够自卫能力”,无论是通过售台F—16C/D战斗机,还是其他具有类似性能的战机。
美国“国家政策中心”(CNP)会长贝茨去年12月访台时声言,美国应提供台湾军事训练等协助,加强防卫能力。他声称,台湾购买潜艇,加强海军军力,可对大陆造成“吓阻效果”。
今年1月,马英九声言“台湾会持续向美国采购先进武器”;台湾海军司令部参谋长许培山透露,美国售台湾12架P-3C反潜机,预定2015年6月中前全数返台。
香港《大公报》刊文称,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符合两岸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进而构建持久的两岸和平框架,应获得各界的支持和欢迎。但三十年来,美国向台湾地区出售的武器层级和军售总额不断创新高,丝毫看不出有减少对台军售的迹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两岸关系不断深化,剑拔弩张已成前尘往事,民众认可和平交流,短期内看不出动枪动炮的必要。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预测,2013年美国对台军售仍是一个“风波点”,看来不假。
美国媒体日前披露,鉴于中国大陆迅猛的军事发展速度,美国国防部承认,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军已无法阻止。台湾岛内军事观察家认为,从美国智库和军方战略学家的放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希望渲染大陆军事威慑,给台湾制造恐惧心理,以便更好地销售美国武器。
台湾岛内争论不一 两岸军事互信问题待解
而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对于两岸议题杯葛不断,谢长廷访问大陆后,并未凝聚民进党内大陆政策的共识,针对两岸军事互信问题,多有掣肘。
台湾方面在两岸军事互信问题上显得“小心翼翼”。今年3月,台湾方面最新出炉的2013年四年期防务总检讨报告,对于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概括为“主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台湾防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互信基础是“堆积木”过程,须有这样过程,才能在未来铺陈较为妥适与双方人民都能接受、维持长久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届时才会谈到政治、军事或其他方面等议题。
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 “摸着石头过河”
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尽管在短时间内似乎很难成行,但并不能减少两岸学者、专家多年来建言献策的热情。一些具体建议浮出台面。
今年两会上,来自解放军的代表委员再次呼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累的政治互信基础上,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探讨与建立应提上议事日程,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政治互信不断累积,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军事安全互信的条件已逐步具备。”
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建议,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可以从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入手,联合搜救既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海上保障,也能增进两岸在安全领域的互信。
也有专家提出,必须先增加“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力度,引导台湾民众以认同中华民族为荣的战略环境。
台湾学者则曾多次向台湾当局建议,未来可分阶段实现“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优先,中程是增进军事安全了解,逐步进展两岸军事热线,且与和平协议“不一定要绑在一起”。
而台湾《旺报》认为,两岸如果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限定在维护南海岛屿的安全,应该可以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两岸在军事行动上的互信。比如两岸可以在南海区域着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交换区域性安全情报、联合演训,再慢慢扩大范围。试行的方式应该可以减轻美国与反对党不必要的顾虑。
大陆方面已经明确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有关方面的努力相向而行。(完)
[ 责任编辑:朱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