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解读台军募兵制:落实质量建军 提升作战力

时间:2012-01-06 13: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台湾地区新修订的《兵役法》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法作为台湾当局实施募兵制的法源,其正式生效标志着争论多时的募兵制改革终于跨出实质性的一步,从而为台军2014年全面实施募兵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目前有三种兵役制度:一是征兵制,特点是义务性,以以色列为代表,即政府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公民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二是募兵制,特点是志愿性,以美国为代表,个人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服现役期;三是征募混合制,即将上述两种兵役制度相结合。

  考察台军兵役制度发展的历史,台军从1949年开始建立征兵制的基本兵役制度,在经历以“反攻大陆”、“戒严开放”和“台独肆虐”为特点的不同历史时期之后,民众对服兵役的态度几经转变,但并未就兵役制度改革形成广泛共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军迎来了变革期,以国防领导体制为突破口,台军在军事活动的各个方面推行改革。在兵役制度上,台军提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实现“募兵为主、征兵为辅”,并逐步向完全募兵制过渡。

  但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利益杯葛,致使台军兵役制度改革一直裹足不前。直到马英九上台,募兵制改革才又重新提上日程。

  2008年8月,时任台“国防部长”陈肇敏宣布:从2014年起,台湾将会实行募兵制。2011年9月,现任台“国防部长”高华柱指出实施募兵制需要跨越财政预算、配套政策和法律三个门槛,并称当局将采取措施持续推动改革,具体包括:结合财政预算编制,逐步增加志愿役员额;制定实施计划,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推动各项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新《兵役法》正式生效,从法理上为后续改革扫清了障碍。

  台军由征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主要是为了落实“质量建军”,提升部队作战能力。近年来,台军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需要,先后提出十年兵力整建计划、精进案(国军军事组织及兵力调整规划案)、精实案、精粹案等以“精兵”为主题的兵力整建计划,旨在建设一支“量少、质精、战力强”的可恃战力。

  在一系列专案实施后,台军的兵员减至2010年的20多万人,兵源需求得到控制,为实施募兵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台军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参战人员只有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生成有效的战斗力,适应战争的发展要求。募兵制所建立的职业军队,具有较长的服役年限,服役人员完成训练,形成基本的战斗力之后,能够长期处于现役,避免义务兵役期短,刚一形成战斗力就面临退役的窘况。而确保军队战力的动态稳定和持续提升也是台军实施募兵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面对募兵制减低动员潜力的质疑,台军提出:虽然征兵制能够确保适龄青年源源不断加入现役进行训练,并且在退役后成为重要的民兵力量,便于军事动员,这对陆上国家(例如以色列)意义重大。但是,台湾地区四面环海,防御主要依靠海、空军等专业军种,陆上后备动员力量对其防卫力量贡献有限。

  兵役制度改革虽然是军事问题,但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连。征兵制为求公平,规定役龄青年须全部入伍,忽视个体情况,强征入伍的青年士兵士气低落,还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募兵制虽然带来单个军事人员维持费用的增加,但兵员总量上减少;同时,由于只召集需用之兵,且能提供最完善的训练与装备。因而,在确保战斗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节省出的人力资源可投入社会生产,对于经济发展有所裨益,客观上弥补了军费增加的损失。

  但募兵制也有一定不利影响,主要是可能使部队丧失促进社会融合的作用。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各阶层参军意愿参差不齐。募兵制的推行,可能导致一部分阶层民众在军中积聚(如贫困阶层),进而造成军人阶层的特殊化,影响社会结构,降低部队士气。但是,台湾地区的人口结构 “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役龄青年思想观念多元化,兵源征集难度不断增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台军选择了募兵制方向。其改革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卢养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分享到:
编辑:张真瑜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