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湾“外交”手段之一,“军火外交”在早期的台湾“外交战”中有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台方提供的军事装备往往是在受援国急需的情势下进行的,因此经常被视作“救燃眉之急”的重要战略物资,成为台湾巩固或发展与这些国家关系的重要着力点。但由于台方向来在提供军援时重眼前而忽视长远,甚至为维系“邦交关系”不惜支持独裁政权,加之军援往往以秘密方式进行,因此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其实际效果已经大不如前。
随着国际政治的经济化趋势逐渐增强,台湾“金元外交”慢慢成为“重头戏”,相形之下,“军火外交”反倒成为台军处理淘汰、退役装备的主要手段,其技术含量及影响力日渐式微。
来源: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