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台湾媒体突然报导,台湾电力公司原本预期若“核四”电厂不运转,七年后台湾将开始缺电,但今年的最新预估是七年后也不缺电了。由于报导时机刚好在2016“大选”结果出炉后,被外界解读,身为公营事业的台电公司,因绿色即将执政而“路线”转弯?事实上,被片面解读和扭曲报导的不是台湾不缺电,真相是台湾投资变少了,生产减少了,经济成长下滑,用电需求变少了,当然不缺电。
刚好也是上周公布的数据,“经济部”公布,去年外资、陆资来台投资金额双创四年新低,减幅分别约一成七、二成七,代表无论是外资还是陆商,来台投资意愿皆降低。
当中的外商部份却很吊轨,相对于投资金额二位数减少,来台投资件数却增加,这意味着外商来台投资很少并非相中这里的生产制造环境,而是转向平均投资金额较小的服务业,但相对地,对带动投资与就业的贡献就较少。
台北美国商会上周公布《2016商业景气调查》结果,对未来五年台湾商业景气展望,受访在台美商中仅47%表示乐观,创下2011年调查以来的最低数字,比去年同期60%下降许多。
以上各种数据收罗起来,很难不发现,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未来悲观,缺乏信心,没有期待,生产活动、消费活动趋于保守,相对的电力需求也就变少了,电力需求少了,现有电厂就满足供电需求了,不缺电不是台电会转弯,而是电力需求减少了,台湾如果因经济不好而顺利迈向非核家园,恐怕不是件好事。
台湾的能源政策攸关经济走向,不缺电意味着各界都未来经济没信心。为什么对台湾的投资环境缺少信心呢?一则是蓝绿恶斗,再者是商人短视近利
过去在蓝绿论战的口舌中从未停歇,国民党主张台商回台、外商加码投资,政府要尽其可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以营造完美善的投资环境,进而带动就业,所以电力需求持续成长,目前电厂所发的电不够用。但民众却批评国民党的政策只图利大财团,罔顾基层民众需求,最终变成反商、仇富。
相当于国民党一直讨好大型企业,认为企业主过得好,增加就业也就能带动经济。但民进党当选人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反映着,台当局不一定要满足企业所有的需求,政策也不能无止尽的耗用天然资源,或是盖更多电厂。台湾产业要迈向低碳、环保、高附加价值、鄙弃大量的制造业,改为精致,小而美的产业。
民进党的美好的愿景,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但现实是,台湾面对过去失落的16年,经济发展走向坡的结果,就是企业紧缩薪资成本,“买香蕉的钱只够请猴子”优秀的人才也都外流到海外了,拿什么条件和欧美国际竞才、揽才?民进党的政策再好,但躁进的结果却让人民信心丧失殆尽,小英执政是经济保证吗?还是经济毒药。
去年工业总会发表白皮书指出,台湾有“五缺”,缺水、缺电、缺土地、缺工、缺人才。但外商却很少说台湾缺水、缺电。因为,在外商的眼中,台湾早就不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根本不会想来台湾投资,只剩本土制造业才无法跳脱倚靠天然资源生产的框框,但少了“五缺”的解决方案,本土业者只好选择出走。
这也就是相对于来台投资情况低迷,台商却加码投资东南亚地区,这意味着,有投资能力的厂商,还是寻求低成本,高报酬的粗放式生产环境。
不幸的是,台湾低阶制造业外移后,高阶制造并没有跟上来,以致总部型经济投资,研发型经济投资也不会来。台湾正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瓶颈区,本地业者找不到长期投资标的,或着说胆怯投资高端环境,外商也不觉得台湾有资格跳上一级,以致投资出不来。以致于大量制造的外商没来,研发中心,总部型经济的外商也不会来。
想让投资倾巢而出,台湾制造业必须摆脱只投资大量生产制造业的窠臼,但谈何容易?没有产业愿意牺牲眼的的利益。多数的商人都是短视进利的,不少业者过去在低价冲量时期获利不少,但不敢投资。
再从现实面看,近几年,台湾蓝绿对抗,政治更迭,政策方向不稳定。蓝绿政策方向南辕北辙,政策摇摆不定,外商一方向担心未来的商机前景,一方面也质疑政策摇摆不定,以致于不敢、不愿投资台湾。
当然,没有人应该唱衰台湾,发展低耗电产业是正确的方向,但台湾因为政权摇摆,政策更迭,政策无法凝聚向心力,以致内部共识都难以整合。内部意见都摆不平,对外意见不一致,想要投资拉动经济成长,谈何容易?
现在就可大胆预测,只要投资不增加,未来的蔡英文,将尝到比马英九更糟的苦果。(作者系台湾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