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财经  >   正文

台湾货品在大陆破除新鲜感 两岸行销走向多元化

2013年09月17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已是连办第五年的台湾名品交易会17日在南京中心开幕。记者在走访展会后感觉到,这个曾是南京始创的两岸商贸文化交流平台品牌,在大陆民众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感、新鲜感褪去几分,倒是两岸行销愈发走向深度和多元。

    与2009年首届在宁台湾名品交易会空前规模、人气爆棚相比,3个大型展馆中,台湾本土成熟、大品牌不见踪迹,中小企业唱主角,并占据展厅最显眼位置。开幕日为工作日,观众并不算多。

    在往届的文创金点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琉璃工房、法兰瓷等都会单辟展区,当天的文创金点馆中,琉璃工房、法兰瓷仅各展4件艺术品,与其他展品“拼房”,并且,记者被告知工作人员当天可能不到现场。台北故宫博物院“缺席”展会。

    首届展会人气最旺的是食品展区,统一、元祖、亚细亚等众多名牌展柜前拍长队,当天,味一、一来顺、好帝一等并非民众熟知的品牌位于展厅“黄金地带”。

    “大品牌有了自己成熟的经销渠道,来了几届可能就不来了,展会成为中小企业借助加深大陆民众印象的平台。”连续在南京参展五年的台湾牛头牌沙茶酱、好帝一食品有限公司张文诚这样认为。

    大陆消费者偏好愈发差异化,使得台商在“迎接”大陆民众口味、需求、心理上亦随之微调,并走向深度。

    到台湾“旅游顺便看病”,一向是医疗美容馆每年主推的重点。今年,此类服务更进一步“接地气”: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在南京一家本地医院设立联络处,南京民众赴台医疗旅游可直接联系本地医院成行。

    “去年全球各地,包括大陆到台湾医疗美容的,共有10万人,今年预计要突破12万人。”台湾贸易中心副秘书长王熙蒙说。

    “渠道”,已不再是横亘于台企眼前的第一大难题,两岸行销手段发散、多元化,交易从线下“开”到线上,网购模式走红。

    电子商务馆中的易成网为今年新设:大陆民众可直接网购台湾货品。在体验区,记者搜索、点击想购买的台湾原产地产品,随后下单,交易方式与大陆民众熟知的电商平台淘宝类似。这也是第一个投用的两岸网购平台。

    “我们目前有25个大类、1万多种货品,日交易量约6万元人民币,每周交易7000至1万笔,主要靠空运,价格优势还不明显,主要是产地优势。”台湾贸易行销中心主任苏成全介绍。

    截至去年,台湾名品交易会已推广至大陆12个城市,为参展台商带来了直接收益近80亿美元。

    办展规模并非越办越大,但两岸行销模式已悄然发生深刻变化。“每年参展企业数量持平,规模不是我们的重点,精致、品质才是我们的关切。”王熙蒙说。(记者 朱晓颖)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邰蹈 ]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