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调"一例一休"再搞"发夹弯"?朱立伦盼台当局倾听民意

2017年11月10日 11:10: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当局“劳动部长”林美珠9日在记者会说明修正草案重点。(图片来源:台湾“东森新闻云”)

  中国台湾网11月10日讯 台当局“行政院”会议9日拍板通过“劳动基准法”修正草案,由于“一例一休”政策在去年底通过,今年初才开始实施,如今又再“修法”是否政策“发夹弯”?对此,台当局劳动主管部门负责人林美珠否认,称这次修法没有改变原则,同时给予企业与劳工更多弹性,台当局“行政院长”赖清德也对这说法表示同意。但是劳团对“修法”表示不满,9日号召千人走上街头,聚集在“行政院”抗议,民意代表林为洲、李彦秀、林丽蝉现身力挺,劳动界重量级学者、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教授邱骏彦也首度走上街头,控诉台当局“修法”倒退。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一例一休”再“修法”,这次提出“四不变”和“四弹性”原则,即正常工时不变——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周休二日不变——连续工作12天非常态;加班总工时不变——每月46小时加班可弹性运用,每3个月加班总时数不超过138小时;加班费率不变。

赖清德强调,“一例一休”再修正绝对没有发夹弯。(图片来源:台湾“东森新闻云”)

  “四弹性”部份,则是加班弹性——每月加班工时46小时原则不变,例外得于3个月内调移,单月上限54小时;排班弹性——七休一原则不变,会有台当局严格把关;轮班间隔弹性——轮班更换班次原则至少间隔11小时,不得低于8小时;特休运用弹性——当年度特休假未休完,可劳资协议,递延一年,再休不完,就现金给付。

  不过“劳基法修法”引发劳工团体不满,9日号召1000名劳工、劳工团体到场抗议,现场烧毁自行制作的“劳基法草案”,之后更将手中反对修恶“劳基法”标语砸向“行政院”大门表达不满。国民党“立委”李彦秀、林为洲、林丽婵也到场声援。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劳工学者、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教授邱骏彦也到场抗议,他表示不能让台当局再度把台湾的劳动条件调低,把劳动基准调低根本是把劳工带向更糟的地方。

  他指出,缩短年总工时是要为台湾未来经济奠定基础。他举例,日本年总工时为1745个小时,台湾则为2141小时,相差约400个钟头,但日本的薪资经济并没有比台湾差。

台湾“一例一休”“修法”。(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邱骏彦说,目前提出的工时账户的版本,3个月内只能加班138小时,每月最高可加班54小时,在极端的情况下恐让劳工连续4个月每个月都加班54小时。

  他也指出,若台湾劳工的加班时数不够,那应该大多数劳工的加班每月都达46小时,也代表劳工每个月都能领到46小时的加班费,以劳工月薪为新台币3万6000元(新台币,下同)为例,那劳工每月薪资至少会有4万2000元,台湾就不会有低薪的状况。

  但目前台湾的平均每月加班时数为14小时,显示不是每个劳工都做到紧绷的46小时,或者是劳工的加班费根本没有领到这么多,数据才会失真。邱骏彦批评七休一松绑部分,指出不应该全面松绑,应该严格管控,有需要给例外,而不是将例外当原则。他强调,若要让劳工积假,应该增加劳工特休或增加法定假日,让劳工休息。

2016年劳工团绝食抗议民进党当局强行砍劳工7天假。(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台湾基层护理产业工会理事长陈玉凤指出,过劳的劳工就像是酒醉驾车一样危险,护理师已经人力不足,而今还要将轮班间隔时间缩短,她对生体欠安的劳动主管部门负责人林美珠喊话,“生病会希望让过劳的护理师照顾吗?”

  “这是30年来史上最烂‘修法’”台北市产业总工会总干事陈淑纶站上宣传车,痛批台当局只顾及资方的五缺,而劳工也是五缺:欠薪、欠假、欠休息、欠尊严、欠工会保护。他批评“行政院长”赖清德是讨好资方,践踏劳方!

  针对松绑七休一,到底是原则开放还是原则限制?台湾《联合报》评论文章指出,如果是原则限制,那松绑七休一的理由是什么?若是原则开放,那何以设置三道关卡(需经台当局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同意、劳动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地方备查)?“行政院”若无法释疑,法条未来在“立法院”审议时,势必引起更多的争议。

朱立伦(图片来源:台湾“东森新闻云”)

  新北市长朱立伦表示,“一例一休”会造成这么严重的问题,是当时民进党当局没有想清楚整个“劳基法”的修改,没有广听社会大众的意见。

  朱立伦说,对于保障劳工权益与资方配合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可以集思广益,不必一定就以“行政院”的版本为版本,大家可以深入讨论,让“立法院”真正能够反映民意,而不是党意等少数意见,让未来的“劳基法”创造三赢。

  他表示,目前的“修法”方向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与争议,毕竟这是属于全体劳工及台湾所需要的一部劳工法令,“行政院院会”通过“劳基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后进入“立法院”,要开放让“立委”广听社会大众意见,不要造成下次的困扰。(中国台湾网 卢佳静)

[责任编辑:卢佳静]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