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观点评论  >   正文

台湾《联合报》:从一则故事谈台湾参加亚投行

2015年04月07日 10: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联合报》5日社论说:台湾是否应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为亚投行),在岛内争议不断,但是争议点多是聚焦在评估仓促(3月中旬后突然紧锣密鼓)、送件程序(透过国台办转件)等。文章进而用一篇故事做例子说明加入亚投行的意义。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抛开程序面不谈,对于台湾加入与否究竟利弊得失何在,岛内执政当局也始终提不出一个适当说法,只是说“现在还在敲门”、“不参与就没有发言权”等等,不知所云。或许我们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较能切入重点。

  大约两三年前,台湾“交通部”曾经评估,是否要赴中南半岛的某国标下该国“公路网络”的建设。之所以会构思这起大规模的建设,背后有诸多原因:其一,台湾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接近饱和,其工程及规划团队若是没有后续案件可以承接,很快就会瓦解,人力和技术都非常可惜。其二,协助其他国家建设公路,当然也能为台湾部分技师开拓就业机会,连带也有相当利润。

  这个评估案最后未能实践,主要有两个因素:经费与风险。就经费而言,台湾与该国都不财政宽裕,而建设公路经费将来要如何回收,是个复杂的问题。就风险而言,需要层次够高的国际机构介入,才能保证双方的权益,否则若是一方翻脸,另一方可能损失数百亿美元,难以承担。这项事例,大致刻划出经济落后地区基础建设的重要,以及基础建设融资银行的关键角色。假若此案当初有亚投行之类组织的介入、融资、协调、承担部分风险,台湾工程团队赴该国大显身手说不定就能够实践了。

  这个具体事例,其实正是台湾思考加入亚投行的切入点。如果台湾能够构思数十个类似高速公路网络的基础建设潜在优势,则台湾必须要加入、要参与亚投行,否则根本没有到他国施展的机会。将来亚洲投资银行的业务重点既然是基础建设,那么融资利息收入只能算是小菜,参与建设本身的工程利益才是重点。欧洲诸国之所以不惜违逆老美,挤破头要加入,当然就是看上这里的投资利益。台湾若是不参与亚投行的运作,那些参加的40余国绝不会因为台湾在技术上有优势,就分台湾一杯羹的。

  简单地说,台湾必须参与亚投行运作,才有可能拿到相关的种种基础建设投资;若不参与,对于“一带一路”上的开发建设,就只能作壁上观。因此,是否加入亚投行的决策,更该思考的不是“国际参与”、“协助亚洲友人”、“为岛内多余资金找出路”等面的得失,而是要有把亚洲开发当成台湾拓展产业机会的战略思考。

  以上谈完了实体面,我们就要评论一下此案的操作程序。马英九似乎还未意识到,整个台当局班子的问题就是团队太弱、太同质、对于台湾社会的氛围太疏离。马英九任期只剩下一年,这一年之中他若还想要做成什么事,那么就必须要彻底改变他的决策模式与决策团队。如果只知道邀请网神演讲、声称要贴近民众,但做起决策却是依然故我,漫不经心,那么未来这一年大概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风波,而台湾也就很难“利空出尽”。

  该文的结论是:亚投行台湾该加入,但这是一个关乎台湾长远未来的重大政策,不能再用狭隘的两岸决策模式粗疏处理。马当局必须邀请思虑周密、了解台湾民间思考的代表共同参与,就战略、出资、名称、角色、结盟等各个面向广为布局。唯有如此,亚投行的投资才做得成,而且投资也才不会变成“壁纸”。

  《新生报》5日社论也说,中国大陆倡议亚投行造成的一呼百应现象,显现了实力决定一切的世界真实景象,台湾先有冷战时期依附美国强权的思想迷思,近时则有闭关自守的地域民粹主义,加以历史文化认知的片面偏颇,形成看似开放实则乖离真实世界的自我封闭状况,就某种历史意义来说,台湾在现今国际新强权政治环境中,可以说只是妥协依存的状态,而社会高唱入云的民主制度,也只显现出台湾空洞而吊诡的身影。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