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观点评论  >   正文

台媒:中国要缔造东亚与世界荣景 需有长期抗日准备

2014年11月17日 08: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在京出席APEC峰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在京出席APEC峰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台湾网11月17日消息 台湾《旺报》17日刊发评论文章《北京要有长期抗日的准备》指出,中国的崛起,日本迄今仍处于心理与政治调适的痛苦过程中,北京除了要用更大的智慧去实践缔造东亚与世界荣景,也需要有长期抗日的准备。文章作者为大学教师戚嘉林。

  全文摘编如下:

  亚太经合会议(APEC)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的画面,成为当日国际媒体的焦点。两国领导人礼貌性的见面、握手和交谈,反映了中日关系起伏的影响与重要性。

  今夏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问北京并会晤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来,安倍即不断释出与习近平会晤的诚意。9月下旬的联合国大会上,外交部长王毅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有过非正式性会晤,直到本月初日本国安保障局长谷内太郎与国务委员杨洁篪达成改善中日关系的4项原则,中日关系似乎柳暗花明。安倍晋三当时兴奋地在富士电视直播节目声称,中日已建立改善双边关系的对话共识。

  若从中日改善关系4项原则的内容来看,它仅算是政治妥协的结果。4点共识内涵无论是“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重启政治与安全对话”、“对钓鱼岛海域紧张情势存在不同主张”或“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皆属外交词汇,没有解决中日历史根本心结,倒是“对话磋商与建立危机控管机制”切中了双边防范军事冲突的关键。

  果然,习安会后才两天,岸田文雄就推翻了中日达成的4项原则,坚称日本不曾改变对钓岛的主权立场,认为4项原则并没有法律约束力。看来,北京再三呼吁日本必须对二战历史深刻而彻底反省与道歉,只是一厢情愿,无助于改变现状。

  安倍的立场与态度反复,既为制造中日改善关系的假象,也是战术上敷衍多方的压力。

  观察东亚安全情势的现状,只见安倍在意习安何时会谈,却不见东亚安全情势有利于中日改善关系的氛围。安倍主政后曾宣示两大施政目标(解禁集体自卫权、参拜靖国神社)迄今不曾改变,不同的只是中日关系恶化使日本经济受创,不仅对中贸易额连续下滑,如今落居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其外贸逆差更创历史新高。面对心急如焚的日本工商团体,安倍必须调整外交策略,安排习安会既可满足日本财团的期望,也是安抚选民对经济萧条的不满。

  安倍希望提升日本的政治大国地位,仰赖的是美日安保同盟架构。当中美逐步迈向“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安倍的右翼行径只会撕裂东亚国家的历史伤口,既无助于美日韩同盟关系,也违背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习安会表面的缓和,难以掩盖中日深化的矛盾关系。北京官方媒体对习安会的评价是“有分量无热度”,认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是“解铃仍须系铃人”。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曾经提过,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日本否认二战侵略罪行。

  事实上,日本歪曲历史的教育已导致战后这一代人产生错误认知,安倍只是代表人物之一,未来后起的日本政界领导人,面对中日关系依然可能陷入“承认现状、否定过去;口头接受、文字否定”的情境。

  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固有赖中日和平共处,需要中日建构利益共同体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只有军事与经济力量胜过日本,才可能促使日本政治上的让步。

  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积极主导策划“一带一路”的建设蓝图,中日关系多一分和平与稳定,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就更易于达成。

  中日同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共同文化熏陶,两国和则两利、东亚共荣,爆发冲突必然波及亚太安全、撼动全球。中国的崛起,日本迄今仍处于心理与政治调适的痛苦过程中,北京除了要用更大的智慧去实践缔造东亚与世界荣景,也需要有长期抗日的准备。(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