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世界最受关注的议题。(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中国台湾网10月29日消息 台湾《中国时报》29日刊发评论文章《高龄化的社会挑战媒体》指出,现代人寿命延长,银发族潜力无限;媒体应负起责任,从现实出发,发掘他们的潜力,缓解社会及经济问题。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已迈入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10.8%,而且这股高龄潮来得又凶又猛,又急又快。2016年台湾将正式进入高龄社会,比欧美地区快很多。
台“行政院主计总处”调查指出,2014年前三季度平均广义赋闲人口升至101万人,创历年新高,主因近年公部门与民间企业55至64岁提前退休人数快速增加,而就业环境对中高龄者非常不利,让他们难以返回职场,长久将使台湾经济失去活力。
但是现代人寿命延长,银发族潜力无穷。从现实观点看,发掘银发族潜力,有助缓解社会及经济问题,媒体对此应负起责任。
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现代人因为营养改进,养生方法层出不穷,生理年龄应等于实际年龄减掉15岁,也就是65岁的人相当以前50岁,80岁的人相当于以前的65岁。
纵使在崇拜帅男美女的好莱坞,近年来,老生老旦盛行。2012年两位奥斯卡奖得主,是62岁的最佳女主角梅莉史翠普,82岁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普拉玛,84岁的克林伊斯威特是位全方位的电影人,不但能导能演,甚至还能为电影谱曲,更能一展歌喉,简直就是影坛奇迹。
现今全球各地都已开始了解老人的价值,老人学、老人沟通、老人传播、老年医学都已成为显学。美国艺术和科学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一篇《论人生与艺术的晚期风格》里指出,越成熟的社会,越能尊敬老人。社会应该有一种看待老年人心灵成果的方式,人生好比楼梯,人活得越老,就爬得愈高,愈能脱离年轻时的狭隘视野,迈向更高和更全面视野。
阿恩海姆并致力研究画家米开朗其罗、提香,音乐家贝多芬,作家歌德的晚期作品,他们和谐的融合个人和群体、命运和人定胜天的力量,呈现积极又消极、既有意识又无意识、既忍耐又反抗的生命观,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最精湛的艺术,也包含最深刻的人生洞察力。
高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世界最受关注的议题,联合国及国际组织屡屡呼吁各国各地区必须严阵以对。但总是以危机相待,例如拖垮下一代,两个工作人口要养一个老人,引发世代之争。领退休金过长,及身体嬴弱,需要庞大医疗支出,拖垮国家财政。
台湾媒体更常称60岁男女为六旬老妪、老汉,遇到60岁以上人的风化问题,就是老不修、吃嫩草,似应罪加一等。其实台湾已退休或行将退休的人群具很大潜力,多为三、四年级生(40、50年代出生),生于忧患,长于经济起飞期,习惯打拼,从小就被教导吃得苦中苦。私人企业聘其为顾问,引导后辈或组织他们做义工,各行各业都可以。慈济的中坚力量就是这个年纪的人群。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颂赞光明。媒体可以多报导国外如何运用高龄人才,报道台湾银发族的感人事迹,鼓励他们,成为社会的资产,而非负债。(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