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观点评论  >   正文

“幼童撒尿”真相曝光 请珍视两岸民间的善意

2014年10月22日 14: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小朋友一起绘画

台湾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小朋友一起绘画。(图片来源:台媒)

  昨日某条关于大陆幼童在台湾餐厅当众撒尿的新闻出现后,不说台媒的批评,很多大陆网友也进行了反省与谴责,然而最后台湾某媒体今日却澄清,是一起乌龙事件,当事人是台湾民众。此时,不说媒体的操守,单就两岸民众的反应,似乎也应检讨情绪化部分,更应回归理性看待。

  台湾有媒体呼吁,善意是护卫两岸和平的长城,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奏效,却可能一夕崩毁。这是所有关心两岸关系的人都应谨记的事。

  2008年主张两岸交流正常化的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破冰,随即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2011年又开放陆生赴台就学。两岸人民终于建立双向互动交流,也变得更为密切与频繁。以前台湾民众要到大陆才有机会和大陆人民互动,现在走在观光景点、甚至在学校读书,和大陆人民互动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渐渐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陆客赴台带来了经济利多,去年大陆人赴台达287万人次,推估观光收益超过1500亿新台币;陆生赴台则舒缓了少子化造成台湾的大学招生严重不足的经营危机,目前加上短期研修生,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指出,陆生1年在台人数约27500人,加上其他外籍学生,大约是105学年度台湾的大学校院因少子化造成的招生缺额的一半。

  台湾《旺报》22日社评指出:除了这些实际面的好处外,情感面交流的意义更重大。因为人与人接触变多、了解增加,情感与互信乃至于相互的好感也会增加,两岸和平也会更巩固。

  然而近来,两岸人民间好不容易一点一点累积的善意长河,却隐隐出现了逆流。一则有网友在台北101美食街看到“陆童”在桌边对着玻璃杯尿尿的新闻,沸沸扬扬之后,隔天《苹果日报》承认错误,当事人是台湾民众,但偏差的社会印象却再也收不回来;淡江大学陆生蔡博艺参选学生会长,却一波三折;政大新生会上,有新来的陆生被称为“中国学生”,怒比中指,让鼓吹“恐中仇中”的部分媒体,挑拨离间操作“中生是宝台生是草”、“台生是二等公民”的差别论。

  面对逆流,更必须坚定守护两岸交往的正流。首先,勿让大陆与香港的裂痕在台湾复制。不同体制的人民交流,带来了解,当然也会带来摩擦。

  对此,陈长文教授即指出,“情感的裂解向来容易,裂解后的弥合则总是困难。”这句话对两岸关系也适用。两岸人民都应努力,不要让情绪裂痕在台湾被有心人操作复制。

  其次,要避免掉入以偏概全的情绪陷阱。陆生比中指当然不得体,已有大陆民众承认理亏,但就像台湾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失礼之处,也会有情绪摩擦的时候,也有台湾妈妈在星巴克公开换尿布晾“黄金”。这些都只是个案,不能以一位陆生等同所有陆生;也不能以一位台童母亲换尿布,等同所有台童母亲。

  第三,更要强化两岸人民的双向善意。以陆生赴台的政策言,大陆的学生赴台读书,让两岸年轻人可以交流文化、交换见闻,在切磋中彼此学习、共同成长。年轻时代是最不计较现实利益的人生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两岸年轻人增加交往,培养的感情也最深,容易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虽然大陆仍有许多对台湾不友善的声音,但来过台湾的陆生,绝大多数都对台湾留下良好的印象、建立深厚的情感。

  再以陆客赴台观光的政策言,根据台当局“交通部观光局”今年七月公布的“赴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赴台观光客中,对台湾满意度最高的是大陆观光客,满意度高达97%。如果用搜寻引擎搜寻诸如“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大陆人眼中的台湾”等等,更可以看到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赞誉多不胜数。在在显示了,开放交流,确实促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善意。

  但这中间也透露出另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两岸人民的友善似乎在双向性上是不足的,也就是,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中,我们多半看到大陆民众、陆生对台湾的赞誉,却较少看到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肯定,反而充斥着负面批评。文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台湾经济起步较早,民众接受现代文明熏陶较快,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够谦虚。”

  要知道,善意是一条双向道,恶意也是。两岸民众之间的善意要能持续累积、长存长保,不可能仅靠单方面的善意来促成,投桃报李,以善报善,是善意正循环的基本准则。如何创造善意正循环、避免恶意负循环,这是两岸人民的双向功课。

互动社区
热帖| 博文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