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当局终于“做掉”了中国史!为选票大搞“文化台独”

2018年08月14日 14:41: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包袱铺,这个课纲有点“独”!我是从小学习中华五千年文化并在长大后深深以此为荣的大侃子~教育,一向是个严肃的话题,但在民进党那儿,“教育”却成了帮助他们实现龌龊政治目标的“遮羞布”,就在昨天,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当局,终于在教育这片本该“圣洁”的领域,完成了“去中国化”的“大政绩”!

  自从蔡当局执政以来,台湾关于课纲改革的争议就一直吵个不休,继去年蔡当局成功删减了高中语文课纲中文言文的比例后,13日台当局“教育部课审大会”又通过了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的变动,确定从明年开始,高中历史课纲将分成台湾、东亚及世界等3个分域,以“主题式单元”取代“朝代编年史”,并明确提到“中国史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中国史不再单独存在

  随着该决议的通过,台湾社会中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是民进党在不遗余力的“去中国化”!

  但课纲研修小组历史分组主持人、政大历史系副教授金仕起却说,“东亚”分域的称呼只是为了教学方便,实际上仍以中国为重点,老师教学时,也将不限于只教中国与东亚的关系,还可教中国与北亚或南亚的关系,如此安排也是要学生研读历史时,注意到中国和其他区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没有“去中国化”问题。

  明明新历史课纲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以“台湾”、“东亚”及“世界”为3个分域,您偏偏要再解释“是各以台湾、中国、世界为重点”,这么咬文嚼字真的好嘛……

  实际上民进党此举根本就是“司马昭之心”,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直言,这就是三阶段“去中国化”的正式完成,台湾史从一个章节,变成一本书,最后再把中国史“作掉”。

  吴昆财说,绿营将中国史变成东亚史,等于认为中国和日本、韩国一样,是其他所有国家中的一个;以前台湾史是中国史的一个章节,之后变成台湾史一本、中国史一本,现在则是中国史不见了,目的就是不要让中国成为台湾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缘上的“母国”,台湾是源自东亚而不是源自中国,“从量变到质变,正式完成去中国化。”

  台湾《中国时报》在评论文章中也指出,“教育部”课审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的做法,是企图以“大区域史”概念来解读中国史,进一步将中国史弱化成区域分支历史;更重要的是,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淡化中国史的方式,进一步切割大陆与台湾5000年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观,希望让台湾学生从小就习惯一套没有“中国史”的史观

  听听,蔡当局自己不认祖宗也就算了,现在竟还把这心思动到了台湾学生身上,当然,这也难怪,台湾年轻世代可是被蔡英文引以为傲的奉为“天然独”的。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黄智贤对此就指出,民进党之所以会这样明目张胆的改历史课纲,就是因为“尝到甜头”,直言蔡当局如此教育的后果就是,两年以后,这些毕业出来有投票权的小孩“打死都会投给所有‘台独’候选人”!

  我们都知道,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对于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塑造和影响起着难以忽视的作用,而在我们汲取的知识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学校的书本,黄智贤以旧课纲、现行课纲及未来课纲做对比,表示自己做学生时学的“中国史叫本国史”,所以她从始至终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但随着台湾课纲的不断变化,之后台湾人的“国族认同感”越来越低,现行课纲已经让很多台湾学生觉得“中国跟我没有关系”、“对岸是中国,我们是台湾”……

  但对于民进党而言,似乎这样还不够,所以他们爽性将“中国史”整个拿掉,黄智贤为此痛批,在韩国人、日本人,甚至整个东亚都在精研中国历史的时候,台湾的教育竟是将“中国变成一个幽灵”,如此只会造成台湾下一代“有更多脑残的人”。

  而当人若脑残到连祖宗都不认、连“饮水思源”的道理都不懂得时,又还会有什么“未来”可言?前马办副秘书长罗智强表示,蔡当局如此“稀释”中国史的做法,最终摧毁掉的是台湾整个下一代的竞争力!

  台湾的课改也让大陆学者惊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在13日受访时就指出,新版历史课纲,是“台独”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渗透,是“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的集中体现,会误导台湾学生的历史观和认同观,使台湾青少年的“中国意识”越来越淡薄,也会把下一代改造成为绿营选民。

  当“天然独”不过是民进党“人造独”的事实被一次又一次戳破时,当政治意识一次又一次凌驾在教育专业上时,蔡当局执政后的“中心思想”已是显而易见。

  只可惜,蔡当局利用课改“偷天换日”的手法最终只会是徒劳,毕竟5000年历史传承是难以切割,也不可能切割!台湾《中国时报》如是指出,这种把历史教育当作“捏面人”的做法,未来不仅将招致更多争议,还可能进一步撕裂台湾社会;且从两岸的历史文化传承来看,两岸历史的视角是一脉相承,任何做法最终只能是徒劳!

  声明:本文为“台湾包袱铺”团队投稿作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台湾网无关。

[责任编辑:杨旋]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