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岛内掀“西进潮” 年轻一代赴大陆求学就业意愿高

2018年01月03日 08:15: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包袱铺,“西进”寻活路!我是从小听着“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并在长大之后对这句歌词体会越来越深的大侃子~2018年了,先跟各位小伙伴道声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能顺利如意。

  元旦都过了,春节还会远吗?每逢对工作的热情临近“饱和”时,侃爷就是这么鼓励自己的,就像当年上学时用寒暑假来给自己打气一样,毕竟,生活总得有点“盼想儿”嘛~不过,要说起现在孩子们过寒暑假的方式那可不再是窝在家里看《还珠格格》了,各式各样的冬令营、夏令营的,着实是丰富多彩。这不,如今许多宝岛的学生家长就将目光放到了大陆,主动帮孩子报名争取到大陆的参访活动。

  “北蓝南绿”、“天然独”这样的词,对于熟悉台海局势的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受两岸关系的发展及大陆“磁吸效应”的影响,如今,岛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很值得玩味下。

  近日,长期在台南、高雄从事两岸交流的学者指出,蔡英文当局的“去中国化”行径已让台湾社会深陷错乱的价值观中,如今很多“醒了”的台湾民众纷纷“西进”学知识、开眼界、求发展。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联合报》做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当时的结果显示在两岸趋势上,有四成台湾民众愿意赴大陆就业,较去年大幅增加九个百分点,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西进”意愿由去年的三成增为五成三;另有三成八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大陆念书,这也创了八年来的新高点。

  此外,台湾《旺报》也曾报道过关于台湾大学已经不再是台高中毕业生第一升学志愿的新闻,报道指出,取代其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从台湾民众赴陆就业到台湾学生赴陆求学,不知从何时起,台湾荣光不再,“赴陆热”成了新时尚。

  “南台湾两岸关系协会联合会”主席蔡金树对此表示,蔡当局的“去中国化”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去掉了一般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如此也造成近来台湾的社会价值观错乱,而在面对台湾经济发展低迷、大陆处处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如今很多台湾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出路,纷纷替子女报名寒暑假到大陆的参访交流活动,欲让他们提早去大陆走走看看,增进了解以求未来之发展。

  台湾学生在天津的暑期实习活动。(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青年公社”)

  成功大学政经所教授丁仁方也指出,产生这种情况的诱因要归咎到从“知识性”到“生活性”及“发展性”的转变。他讲到,过去与学生讲两岸议题,不太容易引起共鸣,少数有兴趣的也是出自于“知识性”的关怀,但随着这几年两岸就业发展和薪资待遇差距的拉大,面对大陆薪水往上提升、台湾薪水冻涨的现状,许多台湾学生开始积极寻求赴陆学习、实习及就业的机会,“台湾这边薪水2万(新台币,下同)起跳,大陆那边4万起跳,所以他们现在愿意去当交换生,还有人来问去大陆实习的机会”。

  其实,不管是赴陆求学还是赴陆就业,很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台湾民众选择“西进”的原因与台湾政经教环境的持续恶化有密切关系。台媒称,民进党当局执政近一年来,台青年的痛苦指数不断升高,他们对未来已不抱希望。而据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民调显示,蔡英文如今的信任度只剩32%,已降至执政19个月以来的历史新低,过去一度最欢迎她的年轻人、高学历族群现在变成最不满意她的一群人,他们因薪资低落、创业环境受迫,只好往外跑。

  许多实例证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愿留在台湾坐困愁城,大陆成了他们施展抱负的首选之地,甚至连一向推崇“绿色”的台湾南部,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称要了解大陆,比如成功大学就在2017年成立了含有连结两岸、薪火相传意涵的“延平薪火”社团。对此,丁仁方认为,这一点点的火苗如果再有些机会,将扩大成为一股趋势;周志杰也直言,在“绿”大于“蓝”的台南,这是个聪明的隐性命名,“延平代表延平郡王郑成功,传达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连结,薪火则代表传承”。

  此外,也有网友表示,与蔡英文当局只会搞“诈骗”一类不同的是,大陆近年来不仅本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大搞实干,长期以来更基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对台湾民众予以关怀和照顾,不断释放诚意和善意,努力让台胞享受“国民待遇”。就算是在蔡英文上台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并且实施“去中国化”的渐进式“台独”政策后,大陆依然根据台胞的实际需求,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便利台胞的相关政策措施,从引进台湾博士教师到为在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增设具有较高荣誉性质的奖学金,再到扩大台湾律师登陆执业范围……从各行各业为台胞在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实打实的帮助。

  在大陆对台政策越来越细致、周到、贴心时,台当局除了有蔡英文的“梦想论”和赖清德的“功德说”之外,再没有什么好“武器”可以阻挡这股“西进潮”,就算是被小蔡奉为“天然独”的一代,如今也开始“隐姓埋名”的赴陆寻发展了,也许,台湾民众比蔡英文和民进党更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

  声明:本文为“台湾包袱铺”团队投稿作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台湾网无关。

[责任编辑:杨旋]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