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马英九发文缅怀七七事变:抗战始于台湾

2017年07月07日 16:08:1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马英九发文缅怀七七事变:抗战始于台湾

马英九(图片来源:马英九Facebook主页)

  中国台湾网7月7日讯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80周年纪念的日子,马英九在其脸书专页上,也写下长文缅怀先烈。然而与多数学界观点不太一样的是,马英九提出了八年抗战始于台湾的论点。他认为,早在“九一八事变”的36年前,台湾人更已经投身对日抗战了。这场抗战,发生在清光绪21年(1895年)5月至11月,史称“乙未战争”。

  马英九在文章中指出,1937年7月7日,驻扎于北京丰台的日本驻屯军,借故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在当晚于卢沟桥附近打响对日抗战的第一枪,是为对日抗战的开端:七七事变。由吉星文团长统领第29军37师219团,防卫北平西南的宛平县,与赵登禹、佟麟阁等将领共同抵御日军。以一团之力组成大刀队,力抗人数优势的日军20余日,直到平津沦陷后方奉命撤退。十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宣言中宣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对日全面抗战于焉爆发。

  马英九认为,近年来,大陆当局主张对日抗战并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要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算,将局部抗日概括纳入。如果这个主张成立,对全体中国人来说,1894年的甲午战争就已经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起点了,史称第一次中日战争。而对我们台湾人民来说,早在“九一八事变”的36年前,“乙未战争”才是第一次对日抗战。

  乙未战争,始因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澎给日本。当时全国各界强烈反对,台湾人民更是万分悲愤。居民乃在全岛各地组成义军,结合刘永福的黑旗军,顽强抵抗入台日军,迫使日军多次增兵,总共出动两个师团兵力。从1895年5月底日军近卫师团在台北县澳底登陆,穿过台北,一路循桃、竹、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打到屏东,耗费近六个月之久。尔后日军亦承认,乙未战争的难度和死伤,甚至超过前一年甲午之战的陆战─辽东之战。

  马英九指出,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两岸人民都曾被日本军阀欺凌迫害,伤亡惨重,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影响最深的民族御侮战争,我方虽然装备、训练落后,实力不足,明显处于劣势、但在蒋介石委员长“以空间换取时间,抗战到底”的大战略下,军民一体、众志成城,历经四万多场大小战役浴血苦战,死伤322万将士,包含268位殉国将领,以及将近2000万的无辜百姓后,成功抵御外侮。为同盟国抗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极大贡献。

  虽由于时过境迁等诸多因素,许多人已不知,当年我国到底为二战胜利与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当年这些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在八十年后回顾,仍然令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马英九表示,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战争的错误或可原谅,但历史的真相不能遗忘。纪念七七事变、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目的并不在于仇日、反日,而是在于感念先烈先贤的奉献牺牲;在于期望中日两民族之间仇恨终止,且不可重蹈覆辙。期许双方能追求区域及全球的永续发展,和平解决争端,巩固世界和平。(中国台湾网 齐晓靖)

[责任编辑:齐晓靖]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