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一周侃:8县市组团进京拼观光 蔡英文弃弹计划辨真假

2017年10月12日 15:01:11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一周侃

点击收听《台湾一周侃》→

  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的《台湾一周侃》。回想当初做一周侃的缘起,还是因为春天里那突发的激情——打开电脑看到和听到台湾的蔡小姐虽然略显磕磕绊绊但却神情严肃认真的就职演讲,看到台下听众很配合的响起数十次掌声,连我这个局外人都为之动容,为台湾同胞感到高兴,一幅美好明天的蓝图仿佛眼前。所以,在她这份演讲一个礼拜之后,第一期《台湾一周侃》就以蔡小姐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首秀作为话题跟大家聊了起来。不知各位是不是还记得呢~

  蔡小姐上任之后,确实在极尽努力的忙活着,但却令人遗憾的是,她急如星火端出的“牛肉”,不外乎“淡化两岸关系”、“推动转型正义”、“改革年金制度”。这些牛肉大餐的问题,我以为,其背后隐藏着偏狭的意识型态和地域主义黑手,意图透过改革进行党同伐异的斗争,强力扫荡中华文化传统,代之以“台独”主义路线。这要认真说起来,那话就长了,下次有机会我们在好好唠一唠。今天,我们就只说说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两个话题,一个是赴台陆客锐减,台湾8县市长组团进京;一个是大陆天宫二号升天,台湾传闻云峰飞弹研发计划被弃。先来看第一个。

  陆客锐减,8县市长组团进京

  诸位都知道,在台湾8县市长进京之前的9月3日、9月12日,台湾岛内分别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上街游行活动。后者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今年以来尤其是5月、6月以来,大陆赴台游客大幅减少,对岛内旅游业者生计造成重大冲击,蔡小姐选前承诺的“陆客不会少”显然破功。所以他们只好走上街头表达不满和利益诉求。

  不过,在讲县市长组团进京之前,我想把时间轴再往前拉一拉,叨唠一下大陆游客赴台观光旅游是怎样实现“锐减”的。

  我们都见证了蔡小姐在洋洋洒洒6000多字的演说中,用了300多字描述她的两岸关系。一如过去几年,蔡小姐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两岸一中核心意涵,也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在大陆看来,这显然是一份还没有完成的答卷。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机制随之中断。

  之后,出现了大陆赴台游客陆续减少的消息。台湾一些媒体、一些官员、一些电视名嘴,摆出一副确有其事的姿态,指控由于大陆官方操控,才导致赴台游陆客人数减少。尽管在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面对记者提问作了澄清,指出赴台游数量变化是市场行为,但他们不信就是不信,任你怎么说都不信。这不,海协会长陈德铭近日表示,大陆并没有针对到台湾旅游的人数实施管控,但民众自发性地注意到两岸形势,这影响了他们选择意愿。岛内舆论对此还是一副“鬼才信”的反应。他们习惯认为,大陆民众在思想上到行动上都不会自主,都是高度被动员的群体。

  我想说,这可能就是很多台湾朋友难以理解的地方了。由于近代中国分崩离析、任人鱼肉,百姓生活毫无尊严、水深火热的不幸历史遭遇,深深地烙印在国人基因里。所以说,热爱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追求,大陆民众与生俱来、毫不含糊面对尚未统一的台海两岸,他们感情复杂,神经敏感;尤其在面对有历史前科的民进党时,他们更是将其一言一行扒开来审视。这一朴素的内心情愫,在大陆是不分贫富、贵贱、官民的,也正如过去大陆有人不易理解台湾由于特殊遭遇形成的悲情历史观一样。

  在蔡英文小姐上任后,大陆民众看到的是,洪素珠恶言辱骂大陆籍老兵、陈水扁举办募款餐会“台独”大佬豪言“我们的天下还怕谁”、马英九访问香港受阻、台湾历史课纲微调案撤回、蔡团队“新南向政策”摆脱大陆、雄三飞弹“误射”台湾海峡、台当局在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偷鸡不成蚀把米、陆客游览车被烧后的冷漠应对、“转型正义”疯狂追杀“前朝”、台湾日本卿卿我我如“夫妻”,等等等等。心寒意冷,大陆民众是真的受伤了。他们原本有着极高的赴台旅游的意愿,但感觉突然被打到崖底。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大陆游客赴台游的断崖式暴跌。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大陆游客赴台游大幅减少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回到前面讲到的台湾旅游业者上街抗议,就在他们顶着滂沱大雨,从南台湾赶到台北,举着“两岸一家亲”“别让观光变关光”标语,高呼“要生存、有工作、能温饱”的口号时,蔡英文却在抛出一句“能不上街就不要上街”的话之后,跑去视察台湾陆军装甲旅,并说台军基层装备实在太老旧,要立即汰旧,她能够为台军做的绝对不会迟疑,一定会马上做。

  看来,依赖观光业养家糊口的台湾旅游业者,靠不了蔡英文了。所以,国民党籍及无党籍县市长们就向大陆民众喊话“到有九二共识的地方来”。中秋节刚过、“莫兰蒂”台风还未完全退去的时候,台湾8县市长便风尘仆仆、组团进京,向大陆高层表达诉求

  县市长们的努力,不负众望,在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的接见后,他们得到了大陆方面特别向他们8县市释出的8大利好政策。在回到台湾后的声明里,他们表示,进京的目的是基于善尽照顾人民福祉之责任,担起勇气破冰恢复两岸农产经贸和观光文化之交流。

  是啊,就是这么简单的利益诉求,在过去八年里一直都顺顺当当的,是谁,是谁在短短几个月就让它变得这么难以实现?

  天宫二号与云峰飞弹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大陆天宫二号顺利升天与台湾放弃云峰飞弹研发计划的传闻。

  中秋节当晚,大唐芙蓉园里的晚会直播让人看得心不在焉,并非节目不精彩,而是晚会之后的天宫二号发射,让我满心期待。1970年代的《东方红》在太空奏响时,我还要等10多年才会出生。我们这代人大多是在神舟系列飞船的陪伴下成长,杨利伟的名字耳熟能详。之后的嫦娥飞船,似乎又在续写我们未尽的童话。

  短短不过10分钟,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微信朋友圈、亲友群里都在祝贺。其实,对天宫二号本身涉及的技术细节,我们并不懂。只知道天宫二号是一个太空实验室,是要进一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并完成一些列空间实验的,是为几年后建设中国人的永久性太空站打基础的。而我们看到的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祖国日益强大的表现。何其幸哉,我出生在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时代!

  同样就在这两天,台湾媒体报道称,台军方权威消息指出,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时代都在积极研发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地对地飞弹,蔡英文当局日前决定不做了。有人生搬硬套说这是蔡小姐对大陆展现的善意。但谁不知道,按照现在两岸间的实力消长看,就算台湾有几枚能够长途飞行的飞弹,又能如何?它能够改变战局吗?

  不过蔡英文办公室和台湾军方20日都站出来说,媒体的这则报道是不实讯息。到底是无风不起浪还是捕风捉影,我无从知晓。如果说,蔡英文真的放弃云峰飞弹的研发计划,与其说是对大陆释放善意,还不如说是识时务罢了。

  我们知道,台湾早年以“反攻大陆”作为军事战略的宗旨,后来这一幻想破灭了。到李登辉、陈水扁时期,有效吓阻大陆成为台当局的新口号,追求两岸军事平衡成为他们的新目标。再之后,大陆综合实力迅猛发展,军事实力也随之大增,台湾的所谓“国防建构“实际上失去了物理意义。而媒体此时猜测蔡英文放弃中程地对地飞弹梦,反映的是与两岸现实相对应的思维逻辑。

  《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里写道,台湾的中程飞弹计划已经实施多年,但它孤掌难鸣。一年只有大约100亿美元的军费,如何能够开发可以有效威慑大陆的武器系统?

  更重要的是,“以武拒统”本身就是错误的思路。不管台当局“弃弹”的消息是真是假,但它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更多人领悟到,大陆已经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完全有能力在必要时用武力捍卫国家统一。“台独”失去了军事基础,成为不再具有真实行动力的闹剧。大陆社会或许有一天会把它看成群体性事件,生出“台独分子抗统”就像征地纠纷一样的诙谐。而想要依靠军事力量去永久维持所谓的“现状”,达成台湾事实“独立”的想法,同样不切实际。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个网络视频,是李敖大师担任台湾民意代表时在“立法机构”里质询民进党当局的军方代表,问他如果两岸开战台湾可以抵抗多久?这位军方代表却反问说,那要看大陆以什么方式打?在李敖一再追问下,军方代表回答说可以坚持两个礼拜,然后等待美国来救

  前两天,国民党民意代表卢秀燕向民进党当局的防务主管冯世宽问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两岸开战台湾能不能坚持一周?冯世宽的回答是:能打多久就打过久,但应该可以绝对撑一周。

  冯世宽或许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撑住一周,再等美国大兵来救

  由此,我们看到,民进党当局也不是不知道台湾已经无法靠自身军力实现“台独”,却坚信可以把命交给美国人。且不说,美国在权衡利害之后愿不愿意救“台独”的命,就算真的来救了,就能救得了吗?随着中国军事能力对近海的有效覆盖,美国怎么可能为了庇护“台独”这个它已公开反对的政治冒险来火中取栗?用不着大陆多说什么,民进党慢慢自己就会没信心、甚至不好意思再这样说事了。现在回头看,被李敖质询的这位民进党军官的回答只是个笑话。

  抛开军事这样相对专业的问题不说,大陆这些年真正展现了战略自信和耐心、善意,没有把“和平统一”目标动辄挂在嘴边,更极少提到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是通过出台一些列的政策措施拉近两岸关系和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

  我们说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挑战,其根结在于蔡英文当局至今拒绝承认体现“两岸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即使台湾真的终结云峰中程飞弹研制计划,也弥补不了这一变故。如若两岸关系没了政治基础,那“地动山摇”的话也绝不只是说出来吓人的

  我坚信“和平”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而台湾的安全最终取决于岛内社会的集体清醒,取决于他们在祖国统一还是分裂道路上的选择。我倒是希望,过去8年一直在骂马英九的民进党及蔡小姐,能够时时保持头脑清醒,作出明智选择,搭乘大陆发展顺风车,集中资源发展民生,将那号称19年没涨过的工资,给台湾的老百姓涨一涨。

  以上就是本期《台湾一周侃》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收听!(本文由中国台湾网网友“牛眼”投稿、网友“小天”录制音频,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朱炼]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