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当局的族群偏见让台湾社会深陷内斗(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民进党蔡英文新当局上任4个月,整个台湾社会好像中了邪一样,陷入通盘混乱。对此,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赵怡在台湾“中时电子报”上撰文表示,蓝绿、官民、劳资、世代和社团之间对骂叫嚣,军警公教、工商农渔群众和航空、铁路、观光业者竞相上街抗议,让原本尚称和谐的台湾,被强行撕裂而震荡不已。
文章称,有人问:挟着赫赫威势全面“执政”的民进党,究竟做了什么错事?仔细想想,新当局急如星火端出的“牛肉”,不外乎:“推动转型正义”,“改革年金制度”、“淡化两岸关系”。从表面上看,三个施政方向都颇能满足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望,也回应了“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民意呼声,更显现出新人新政的改革意志。不过,问题在于,政策的背后隐藏着偏狭的意识型态和地域主义的黑手,意图透过改革之便,进行党同伐异的斗争,强力扫荡中华文化传统,代之以“台独主义”路线。类似的谋略曾出现在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初,只不过今朝的气势更强、规模更大、手段更辣而已。
因此之故,“转型正义”第一棒挥向“不当党产”,除了弱化政敌实力之外,更欲一并铲除其所乘载的“大中国图腾”;军公教群体,因长期服务于国民党政府,被视为旧体制的一部分,自当削减其既得利益;至于切断两岸连结,更是民进党“去中国化”与“反中亲美”政策纲领的具体实践,绝不容让步。
即便如此,“深绿大佬”(辜宽敏)仍连连放话抨击蔡英文力道不够,用人不当,更把林全“内阁”讥为“老蓝男”组合。照说,政府用人唯才,年龄、性别不足为虑,但明眼人看得出,“大佬”们欲去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主要是那批怀有传统思维的“前朝遗臣”和外省籍人士。这种强烈的排他倾向与地域偏见,才是蔡政府的隐患,若任其蔓延,必将成为台湾社会的未爆弹。
文章认为,在正常民主体制中,政党相争多出于对公共政策的歧见,如美国大选候选人争辩的焦点,总不脱税制、财经、两性平权、枪枝管制、外交政策等议题,极少触及民族认同或族群意识,故一旦选举揭晓,胜负已定,纷乱与激情都将归于沉静,盖族群之间的矛盾最易激起众怒而演变成世代仇恨,甚至掀起暴动,酿成战争。台湾的蓝绿抗衡本为政权之争,若受到“台独主义”煽风点火而延烧成族群对立、省籍分歧的危局,终将陷台湾于灾难之中。
过去,国民党“执政”期间,对于维护各族群的权益平衡与和睦相处,可谓竭尽所能,也为台湾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良好基础。即便在“党国体制”下,主政的蒋经国特别重视地方建设,刻意拔擢省籍才俊,他自称为“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经常下乡探求民隐,广交友人,目的即在繁荣地方,还政于民,并尽力泯除社会中的畛域观念,促进全体民众的大团结。如今,台湾又何苦自陷于凶狠的内斗?
文章最后称,绝大多数的台湾居民同属汉民族,只是于不同年代从中国大陆迁徙而来,至今使用一致的语言,奉行相似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与行为规范,这是台湾社会的基本架构,在此一架构上保持一个和谐稳定的共同家园,并非难事。倘若新当局过度迷失在二分法的民调数据里,低估一般民众对安和乐利生活的需求,而继续放任少数极端人士以激化言行挑弄同胞情感,则社会的分崩离析时日不远,如果如此,又何须担忧来自对岸的“威胁”?
(作者为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前台湾“新闻局局长”)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