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蔡英文提“新南向” 岛内不买账:应以投资台湾为主轴

2016年05月20日 08:09: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外销大陆的菠萝检查趋严,甲鱼蛋不仅价跌甚至一度暂停交易,石斑鱼订单减少五成……民进党新当局即将上台,两岸政治的敏感氛围已扩散到农渔业。虽然蔡英文抛出“新南向政策”,试图通过与印度和东南亚发展关系,弥补因两岸关系有可能恶化导致的经济损失。但对于这样的政策到底有多大效用,岛内舆论不禁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堤内损失堤外补”

  19日,民进党“立委”陈欧珀在“立法院”举行台湾与韩国、缅甸、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国会议员友好协会”成立大会。联合新闻网直言,此举等于是在为“新南向政策”铺路。

  蔡英文新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是相对于李登辉的“南向政策”而言,是民进党“外交”和经济方针。今年4月,民进党进一步宣布将在“总统府”设立“新南向政策办公室”。蔡英文在脸谱发文称,充满活力的东盟及南亚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区域,也是台湾不能错过的机会,强调在那里拥有完整的台商供应链,也有侨生和新移民的连结,这是推动“新南向政策”的基础。“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准主任黄志芳还宣布将成立“东协(东盟)与南亚的研究智库”,积极推动台湾与东盟和南亚地区的人才、产业、教育、投资、文化、观光及农业等双向交流合作关系,希望建构“21世纪的新伙伴关系”。有分析称,蔡英文看来打定主意宁可中断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也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但为了弥补因此给台湾经济带来的损失,就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意图透过实施“新南向政策”,在东南亚市场补救回来。而且如果该政策获得成功,也有利于民进党在争取实现长期执政的梦想中,排除两岸关系因素的影响。

  首次提到与印度发展关系

  在“新南向政策”的宣示中,最令人关注的地方是蔡英文首次提到将与印度发展关系。台湾《天下》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台印1995年才真正建立关系,当年双方同意互设代表处,在此之前,台湾学界几乎无人研究印度,而印度多数人甚至连台湾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直到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发表“金砖四国”报告,台湾才开始重视印度,将其列为“全球出口拓销计划”的重点地区之一。这几年,台湾发展对印关系中最具特色的是开办了“台湾教育中心”,派遣华文教师到印度进行语言教学,顺便介绍台湾文化与招生。《天下》杂志提及,一名印度人民党议员表示,只要中国大陆持续威胁印度的生存,台湾就可以成为印度的自然盟友。许多去过印度的台湾学者也发现:在与印方人士交往时,如果适时强调大陆对台军事威胁,会比较容易争取到对方的信任。蔡英文当局正是利用印度社会对中国大陆的戒心,提出“新南向”。

  可以想见,民进党当局对“新南向政策”寄予厚望。据《联合报》19日报道,黄志芳称,“新南向政策办公室”是一个服务平台,可以连结当局相关部门、民间企业及工商团体、海外台商、教育机构等,找出最好的运作方式。“新台湾国策智库”董事长吴荣义称,台湾加入亚投行只会被欺负,一点意思也没有,应以台湾主体性来发展经济;加入亚投行的效益,“新南向政策”同样可以做到。另据《经济日报》19日报道,为呼应“新南向”,台湾电商、网络业者今年主打东南亚市场。18日,台“经济部商业司”等带领25家电商、营销广告公司参访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是近期最大规模的电商、网络参访团,其中在新加坡的交流以“结盟”为主轴,将签署网络产业合作备忘录。

  “新南向”绕不开大陆

  不过,岛内多数工商团体似乎并不买账。据《经济日报》19日报道,台“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称,台湾投资环境不够友善,新当局应以投资台湾为主轴,这比“南向”或“西进”更重要。“工总理事长”许胜雄称,大陆与东南亚市场是台湾最大优势与利益,因此“新南向政策”应力求在大陆、东盟、印度与其他新兴市场布局,而不是只有东南亚市场。“管理学之父”许士军直言,蔡英文上任后将面对观光客不来、面板不来、鱼也不买了的困境,“你讲南向政策,如果大陆不让你去,就是‘难向政策’了”。

  《中国时报》19日称,蔡英文明显想避开与大陆的连结,鼓励台商海外布局,但大陆一方面是世界市场,同时也是技术高端市场,科技及制造能力跑在美国前面,电子支付、无人车和无人机都有世界地位,再加上“一带一路”的海外扩展,台湾不与其连结,是台湾自己的损失,“台湾要与各国接轨、连结各地生态系,不可能跳过中国大陆”。《旺报》19日还说,台湾是浅碟型的开放经济体,外贸相当于台湾经济的命脉,而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向来密切,即便新当局高喊“新南向”,蔡英文高调承诺“维持两岸现状”,“但如果在九二共识响应上,无法取得陆方的满意,台湾对外关系、经贸布局,不可能摆脱大陆的脸色”。【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明宇】

[责任编辑:李宁]

最热新闻
评台观海
台湾一周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