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习近平访英期间和卡梅伦在乡间别墅。
中国台湾网10月27日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约20000亿新台币的商业合约,未来10年将以扩大投资、相互支持的方式,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对此,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潘华生今(27)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发文表示,英国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宪政,是一个维系了近300年的世界超级强国,如今也坚持与中国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后的意义值得台湾省思。
作者表示,英国的地理位置与台湾地区一样,游移在大陆的边缘,光荣而孤立。但英国自启蒙时代之后,一直相对理性与务实,具备足够高度的前瞻性。现在,英国对中国崛起在21世纪意义的重新思考,承认了中国世界性经济大国的地位,也认可了中国不同政经模式的发展可能。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的自我认知也正从“秋海棠的大国”,逐渐过度到一个“番薯形的海洋小岛”。然而,现今台湾所在乎的,却仅仅是如何要求与大陆“对等”,“互称官衔”等细微末节,并在互动过程中“偷渡”一下“中华民国”,然后小确幸一下地乐不可支。
作者认为,面对大陆,夸谈形式上的对等毫无意义可言。台湾朝野应该从英国的作法思考一个逻辑:国际大环境不是一个主观意识可以左右的场域,而是一个现实环境,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种适应性选择的结果。“当面对一件我们没有能力阻止它发生的事情,我们只有将自己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上,平静地迎接它的到来。否则,等待的将是更大的悲剧。”(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 责任编辑:王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