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君(台湾流行语,意为网军),快来给我点赞!”这是台湾选举各路候选人共同的心声。自从柯文哲利用“网络营销”一举选上台北市长,互联网在岛内选举中的作用更为凸显。
当今世界,社交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企业用它来营销商品,政治人物用它推广理念或助选。目前这股浪潮正在台湾发酵。2016年台湾选举的主战场,已悄然转向虚拟的网络空间,相关政治人物纷纷放低身段与选民套近乎,以期赢得更多网民的选票。
“网络舆情”
全天运作
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在台湾很流行。据统计,台湾有1500万脸书活跃用户,其中1200万每天都会使用,用户黏着度高达80%。这群人不论是处在常发状态的用户,还是不发言的潜水者,都是不可忽视的“票源”。
为了赢得更多支持,蓝绿两党不停出招。较早运用社交媒体聚拢政治力量的民进党,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显得更得心应手。岛内有说法:网络战“蓝是1.0版,民进党已升级到3.0版”。
2009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下令成立网络部,选用“神秘高人”担当主任。目前已发展成用3个部门统筹网络舆情。舆情部监看电视新闻、网络实时新闻、谈话节目;媒体创意中心收集脸书、PTT(台湾最大的网络社区)等网络信息;新闻部接收所有讯息回报并分析是否立即处理。3个部门几乎24小时运作,一旦发现不利于该党候选人的言论,立即给予澄清或反击。
这次选战,蔡英文还让陈水扁“文胆”林锦昌牵头的专业团队帮她经营脸书。不同于2012年参选时正襟危坐谈政见或简单转发新闻稿,其内容现在更多元化。蔡英文脸书同样还是会谈政见,但多用照片、简洁有力的口号、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上个月访美期间,蔡英文还特地落脚位于旧金山的脸书总部,从脸书副总裁施拉吉处获得“教战守则”。
同时,民进党还不遗余力培养“网络青年军”。这群被称为“绿林军”的青年在社交媒体上充当“舆论主攻手”,只要有不利该党的新闻出现,便一哄而上,把自己的人气“刷”上去。
反观“百年老店”国民党,其2016候选人洪秀柱也表示,“网络战”是重要战略之一。但目前国民党只有人数不多的小团队,搭配不固定的十几名志工轮班,撑起其网络宣传,从YouTube政见发表、公布计划到脸书粉丝页,都由这些人完成。
“百年老店”
奋起直追
近年在岛内政治议题“网络战”的攻防中,国民党教训多于战利。去年发生的反“服贸”运动,就给马英九上了一课。
台湾去年3月发生反“服贸”学生占领“立法院”事件。学生通过网络实时指挥控制“兵力”,搭建现场实况转播平台,动员社会人士直接参与学运。台当局采取舆论反制措施,却效果不彰。重重压力下,马当局疲于应付。
去年底的“九合一选战”,国民党同样没打好“网络战”,反而让“素人”柯文哲笑到了最后。柯的“网络战”5人小组是分析大数据的高手,他们从1400万人次的台湾脸书用户中,从点了6亿个赞的海量数据中,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是谁在骂你、谁在挺你,寻找支持者,影响冷感者,化解危机,打击对手。
后来台当局开始内部检讨,认为不熟悉新媒体运作是丧失话语权的主要原因。为改变“一路挨打”的局面,台行政当局成立新媒体小组,推动相关工作。去年底,台当局指派原“科技部长”张善政接任“行政院副院长”,希望借助他对网络的熟悉,让台当局在施政上和民众能有更好的沟通,同时邀集网络上“大神级”人物帮政务官上课。新上任的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赖士葆则在社交媒体上规划了一系列“UPolicy挑战政策”公听会,希望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聆听“婉君”心声。
“保密防谍”
大战升级
信息新技术不仅带来便利,也带来风险。台湾选战中,光会在新媒体上“攻击”还不够,还要善于信息“防守”。
据台湾媒体报道,不久前民进党中央硬盘和官方网站曝出被黑客入侵,蔡英文行程、内部沟通信件等重要文件外泄。为了防止“灾情”再次发生,他们想出各式网络“防守”方法,装扮成一个公司在运作,例如给党主席蔡英文取代号为“董事长”,党中央叫“总公司”,新闻舆情部为“吵架部”、妇女发展部为“少女部”等,宛如一场网络“谍战”。
去年岛内学运的组织者也注重信息的保密。他们在交流关键信息时,不用常见的脸书与LINE等即时通信软件,而使用FireChat和TOX程序——FireChat具有短距离离线通信(off-the-gird)功能,TOX具有文字信息加密功能,使有关机构不易掌控学运内部的决策与指挥情况。
岛内“婉君”壮大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台湾是个民粹泛滥的社会。有学者指出,社交媒体让更多台湾年轻人参与政治,当激情主宰了政治过程,政策就难以避免多变而极端。从这个角度看,台湾2016选举要避免的是:“网络战”演变成参选者竞相昧着良心讨好网民,民粹之风愈刮愈盛,政治变得不分是非,走向恶质。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