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21日重启“中国事务委员会”,党主席蔡英文要求民进党执政县市要学习“高雄模式”,设立两岸事务机构,处理城市交流与推动两岸交流。那么,何谓“高雄模式”?它又是如何运作的?高雄知名学者、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进党中央希望借此为党籍县市长解除包袱、推动两岸城市交流,但这种模式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取向。
高雄市“两岸工作小组”非创新
据了解,民进党要推广的两岸交流“高雄模式”,名称为高雄市政府“两岸工作小组”,成立于2011年7月,被归类在“幕僚”一项,设立目的是应对日趋密切的两岸关系。该小组是高雄市政府跨机关政策形成的平台,由市长陈菊担任召集人、三位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其他委员则由秘书长及市府相关局处首长担任,同时还遴聘岛内在两岸关系实务及学术研究方面专精的专家学者担任成员。
对此,曾于吴敦义担任高雄市长期间在市府内任职的苏嘉宏表示,当时的市府就有跨局处的任务编组两岸小组,而任务编组属于“虚”的单位,其秘书处运作便挂靠在市府研考会,与陆委会有垂直业务联系,所以说所谓的“高雄模式”并不是什么创新,它已经是20多年来在体制内长期运作的既有模式。
有“功利取向”带特定政治目的
2013年4月,高雄市政府秘书处长黄昭辉率高雄市政府代表团赴厦门访问,建立了友谊城市关系。同年8月,陈菊开始第二次“大陆之旅”,先后参访了天津、深圳、福州、厦门4个城市,并成功邀请大陆多个城市参加“亚太城市高雄会”。而前期联络沟通工作的运作单位,就是高雄市政府“两岸工作小组”。
苏嘉宏透露,据他了解,在“亚太城市高雄会”后,该小组被闲置了。他认为,陈菊的“两岸工作小组”,明显带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以功利为取向,要用的时候拿出来挥舞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束之高阁,属于一时性、功利主义的运作模式,扮演事务性、功能性的角色,并没有要有心长期经营为可大可久的框架。
虽然如此,对于民进党要推广这种他们认为成功的“高雄模式”,苏嘉宏说他也摒弃党派成见乐观其成。苏嘉宏说,民进党中央愿意暂时给党籍县市长解除沉重的意识形态束缚,跨出推动两岸交流的一步,他仍给予正面肯定。(记者 林连金)
[ 责任编辑:黄露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