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较早,图为南投县的清境农场。
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后,海协会海基会恢复制度性商谈,同年台当局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2009年两岸全面实现“三通”、2011年陆客赴台自由行正式启动……两岸交流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热络景象。期间不少大陆高层官员率团访台,在岛内引起很大反响。而大陆访台团组先以广泛联谊为主,经济合作是主菜,继而更多地面向南部面向基层。随着访台渐渐成为常态,他们访台湾的视角又有新的内容。
高层访台,从现象变常态
12月9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德铭率团抵达台北,从北到南展开为期8天的参访行程。台湾媒体评论指出,陈德铭访台,过程平和,民众普遍友善并以礼相待,印证两岸交流互动日益深化,增进了两岸人民的彼此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陆高层官员访台,始自海协会会长访台。2008年11月,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台。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授权的层级最高的官员访台。相较今日,当时的气氛大不同。两会当年协商的主要议题包括货运包机、海运直航、扩大周末包机直航以及研商建立两岸食品安全通报机制等。这些事关民生的议题,两岸期盼已久。然而,海协会代表团还没到台湾,绿营就声称要杯葛。代表团抵台北,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带绿营支持者将其困在酒店近8个小时。当时情景挺紧张,好在有惊无险签订了相关协议。
曾几何时,在岛内“匪谍”、“统战”唯意识形态的社会氛围中,大陆高官访台,在岛内是敏感到碰不得的话题,曾经一次次被“抹红”、“抹黑”。他们能入台,本身就是两岸关系的突破。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日益深入,隔阂和误读有所消散,在今日,这个话题已没有了操弄台湾社会的能量,不太可能发生围堵酒店这样的事情。当大陆高官访台从一种现象变成一种常态时,折射出的是两岸关系的深刻变化。
“地方大吏”,台媒怎样看
大陆高官访台,岛内媒体的视点也有变化。
首先被关注的是“访台热”。领军“2009年桂台经贸合作论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飙,是大陆第一个访台的“地方大吏”。2009年当年就有超过10位大陆省部级官员密集访台,岛内媒体形容为“两岸交流春暖花开”,认为大陆高官的“访台热”象征着两岸双向、高规格的大交流时代到来。由大陆各省省长带队的经贸参访团赴台,已成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一位大陆高官访台,岛内媒体都十分关注,长枪短炮紧跟。开始最关注的是行程问题、“南北问题”。谁第一位跨越浊水溪、第一位到南部参访,谁第一位北进南出、第一位南进北出,谁会见了什么人等等,访台行程安排的点滴变化,都会被台媒拿来作大标题。
大陆高官访台带来什么?政党智库与学者往往将其视为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指标。最初大陆高官访台,多定调“走亲访友”、“经贸采购”,这与当时两岸关系现状以及岛内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两岸曾经长久分离,骨肉亲情也需要慢慢叙旧和重新认识,“地方大吏”访台,都会以图片、文字、展览等多形式全方位展示各个省市的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同时也会通过近距离走访,了解真实的台湾。经过2008年金融风暴,各省参访团在台达成的投资合作以及采购协议等,亦为台湾的经济复苏和产业转型添了一份力。
赴台“补课”,看“台湾的强项”
岛内媒体关注到,此次海协会会长陈德铭访台,要看的又有了新内容。陈德铭说,来“补课”,要看“台湾的强项,大陆的弱项”,其中包括农业、生技、养老、旅游、志工服务等领域。
先看“养老”。陈德铭抵台第一天就到长庚养生文化村参访。他说,大陆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2亿人,养老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台湾发展养老事业时间较长、经验丰富,此行来台湾学习讨教,希望以后有机会合作。
还有精致农业。陈德铭说,他10多年前到台湾就曾经很震惊,台湾农业所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每个农民所能创造的农产品增加值,却是大陆农民的六七倍。此外,台湾的农会模式,更是能让“小农”变“大农”。此行要近距离观察和探讨精致农业。
养老和精致农业,是近年来其他大陆“地方大吏”共同关注的热点。台版“开心农场”在大陆各省市都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而台湾刚好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休闲农业的管理经验。如果两岸可以深度对接,不仅关系到两岸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更能为年轻人提供创业新舞台。今年10月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访台也关注养老,到长庚养生文化村取经。“银发商机”,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一个新方向。
大陆高官来台,已不仅是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或是跟政党领袖开闭门会议、跟企业签采购单,而是走进社区、田地,实地了解产业状况,他们在寻找两岸取长补短、产业深度对接的链接点。两岸关系走到新阶段,经贸往来需要升级。刚刚落幕的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正如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所言,只有两岸产业深化合作,持续推动两岸合作交流,才能达成让民众有感、利益共享的目标。
[ 责任编辑: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