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湾政治结构为蓝绿二元结构。这次台北市长选举,出现了以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或“第三势力”的大胜,而且认为对周边地区有放大效应,从而不少学者认为台湾政治发展开始超越蓝绿。那么,台湾政治结构是否发生质的变化,“第三势力”是否成为一支不同于蓝绿的独立政治力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笔者与外界对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或“柯文哲现象”已有较多讨论。可以肯定地讲,柯文哲的基本支持群众是绿营,否则仅靠所谓的“第三势力”是不可能赢得选举的。以民进党苏贞昌上次台北市长选举得票近65万计算,柯文哲来自非绿营的选票最多不超过20万票(因为民进党在台北市的选票是增加的)。所谓的“白色力量”,其实也主要是近年兴起的公民运动力量,又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是否属“第三势力”是存在疑问的。因为他们的理念、主张与民进党基本上是一致的,是支持民进党的,只有极少数与民进党的政治理念不同,总体上是属于泛绿营的,只有极少数浅蓝与部分中间选民支持柯文哲。
就台湾的政治现实观察,台湾“第三势力”是很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笔者一直强调的台湾任何政治势力或政治派别不能回避台湾政治定位与两岸关系定位问题,最后的选择必然回归到蓝绿两大阵营问题上。过去的李登辉、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等曾努力建构“第三势力”,但均以失败告终,未能逃出蓝绿结构,问题就在于此。
在可预见的将来,台湾政治蓝绿二元结构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蓝绿力量对比的翻转,由“蓝大绿小”变为“绿大蓝小”。我们通过一些重要数据可以充分显示蓝绿力量对比的显著变化。(一)台湾22个县市,国民党执政县市由15个减为6个,民进党由6个增加为13个,无党籍由1个增为3个;按蓝绿结构分呈现“蓝8绿14”。(二)国民党在这次22个县市选举总得票数为499万张,民进党参选的17个县市总得票数为583万多票,超出国民党84万票;如加上台北市柯文哲85万票,加上民进党未参加选举的县市得票估计20万票,则绿营总得票数达668万票,较蓝(国)多出近170万票。(三)这次地方选举,国民党得票总数为499万票,与2012年马英九得票数689万票相比,两年减少190万选票。总体而言,目前绿蓝支持选民差距170万-190万票。
可以说,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结果的基础。即使柯文哲在台北市大胜,没有绿营基本盘的支持,仅靠第三势力或中间选民是不可能取胜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 责任编辑: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