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城市的成功关键是回到最原始的核心——以人为本,重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设计出一个能服务人民的政府流程。”19日,台湾台北市政府前副市长李永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是挑战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核心议题,民众幸福感、企业竞争力才是其中的核心价值。
当天,在浙江杭州举行了第三届两岸三地公共关系论坛,来自两岸三地400余位嘉宾就“智慧城市与公共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建设智慧城市是中国大陆谋求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杭州是大陆建设“智慧城市”的弄潮儿,按照规划,杭州将重点支持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文化创意以及电子商务六大智慧型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解决人类在城市的种种问题并给人带来幸福感。”台北市政府前副市长李永萍表示,所谓智慧城市,便是以居民的生活为中心,利用科技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达成管理极大化、耗能极小化的目标。
李对智慧城市发展的见解源于她的从政经历。台北在智慧生活产业链上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台北市曾在2006年获得全球智慧社区论坛ICF年度最佳智慧城市奖项。
“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过去8年的时间,关于智慧城市的很多定义有了变化,但台湾一直以来都保持有很好的服务基础。”李永萍说,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不是科技改变就能自动变好,而是城市自身的管理要搭配其改变和发展。民众幸福感、企业竞争力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
从台北全城的无线网络到政府便利柜台的全程服务,台北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服务民众更便利地生活。李永萍指出,打造智慧城市的成功关键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服务流程规划,同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智慧城市的问题不可以交给单一的管理部门去做,部门间很难打开其中的障碍壁垒。可以尝试指派一个创新长来组建专业团队,打造一个有助于市民和相关组织参与并协同创意的互动平台。”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两岸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李建议,可以将智能化试点放在特点功能场所,例如高科技园区、城市中心的实境体验展示馆等,让台湾厂商进行智慧化测试后并经营,政府部门方面配合资助与改善环境。这样能使得经费投入更聚焦,更有利达成两岸合作的目标。(完)
[ 责任编辑:范斯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