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专家称‘大陆人买不起电脑’”,一则这样的新闻这两天在大陆网络和微博引起关注。这不是台湾专家等人士涉大陆言论第一次招致风波。与此前“茶叶蛋”事件类似,许多大陆网友争相吐槽。至于为何会风波频惹,则原因复杂。
卷入此次“买不起电脑”言论风波的台湾专家郑纬筌,公开资料介绍是自由撰稿人、讲师与网络顾问。他日前在台湾节目《大而话之》中称,大陆因为贫富差距,一些蓝领阶层可能买不起电脑,就用一般的手机。节目传播到大陆后,一些媒体冠以“台专家称‘大陆人买不起电脑’”的标题。
一名大陆网友指,“大陆贫富差距大是事实,但说用不起电脑却非事实,台湾某些人足不出户,犹如坐井之蛙,还自以为懂全世界,相当悲哀。”另一名网友表示,该节目把大陆民众区分成蓝领或白领,就是一种歧视,指蓝领买不起电脑有失偏颇,不客观。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大陆网友对郑纬筌的说法持比较正面的看法,指来宾的原意确实不是直指大陆民众买不起电脑,但媒体也有其“高度”,需报道正确的事实,谈话节目内容要正确,勿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引发风波后,《大而话之》在“脸书”(Facebook)帐号上紧急澄清称,“对于网友断章取义,扭曲来宾原意,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表示“我们虚心接受各界指教。”当事人郑纬筌则发出微博说:“澄清一下,我是说大陆使用手机的人口众多,并没有说大家买不起电脑。希望不要误会了。”
《海峡导报》13日引述台湾一些网友对该节目的看法:既然要介绍大陆,好歹去大陆实地走访,至少也该请一些更了解情况的大陆来宾,而不是像这样井蛙观天,徒留笑柄。
争议言论频起 折射一些台湾人自闭焦虑
“买不起电脑”言论风波的出现,会让很多大陆网友想起今年早些时候的“茶叶蛋”言论。一名台湾教授在台湾节目中聊到茶叶蛋时表示,大陆群众收入非常低,消费不起茶叶蛋。
分析认为,“茶叶蛋”风波,一方面暴露两岸交流不足和缺乏足够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分析认为,台湾历来以开放经济和社会为傲,但最近几年岛内出人意料地萌发出强烈保守观念和鸵鸟思维。
“茶叶蛋风波”余波未平,台湾歌手陈升又声言“台湾已经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过得好”,“我们不要赚那么多的钱”,称不欢迎大陆游客。
观察认为,台湾一些人一面以自身意识形态优越性自居,一面无视两岸经济实力已然完全转变的现实,行为方式越来越有“闭关锁岛”的意味。台湾长期深陷“闷经济”,一些“误读”言论折射出对大陆的莫名焦虑。
香港大公报13日发文说,从“吃不起茶叶蛋”、“没见过手提包”到“买不起电脑”,台湾岛内缺乏对大陆了解的人又何止这些“专家”。两年前就有大陆在台学生撰文写道,台湾同学竟问“上海有没有高楼”?岛内相当一部分人对大陆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现况知之甚少。
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台湾有调查显示,逾半民众未曾踏足大陆,发表“茶叶蛋论”的专家就承认,过去十多年没有去过大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岛内对大陆“妖魔化”的结果,导致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解。
信息传播的夸大和过度解读推波助澜
风波不只是一面。信息传播到大陆的过程中,一些夸大和过度解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客观作用。
《海峡导报》报道称,事实上,完整看完“买不起电脑”言论风波的节目视频可以发现,郑纬筌的分析并无明显问题,看不出有刻意哗众取宠制造效果的迹象。但这部分内容播出后,被有些媒体“标题党”处理,变成“台媒:大陆人买不起电脑更爱手机上网”的争议新闻,后期大量营销账号介入传播后,又进一步去掉“蓝领阶级”、“过去(没有智慧型手机的时候)”等关键限定词,让这一事件迅速发酵为“歧视大陆”、“秀优越感”的舆论风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伯溆昨日评论称,“在微博上,反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营销者既羞辱了学者又吸了粉,粉丝们则得到了辱骂发泄后的快感”。也有网友说,“不少人以为台湾专家是刻板成见,却不知恰恰是自己中了刻板成见的圈套”。
而大公报也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台湾一些专家为了迎合台湾某些媒体的立场,故意渲染和夸大关于大陆的负面新闻,哗众取宠、制造噱头。
因此,一些台湾人士本身在信息传播中的夸大,以及信息传播到大陆之后被过度解读,都成了“幕后推手”之一。
避免恶性循环 两岸将心比心、深化交流
自闭与刻板成见酿成了争议言论,争议言论反过来又似乎加强了自闭和刻板成见,如果处理不慎,结果只会是恶性循环。
大陆有媒体曾经刊文说,两岸交流的一些仍存在的隔阂,也许让信息传播得不那么及时,所以即便到了现在,还会有人对大陆日常饮食存在误解,这也挺正常。时过境迁,两岸的状况都有了巨大变化,彼此交往,多到对面去看看,才能有最为准确的认识。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今年6月首度赴台参访时就表示,两岸之间不仅存在地理的距离,也存在心理上的差距,要予以消除,就应鼓励两岸之间多交流。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也表示过,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希望台湾社会也能够深切体会大陆民众的感受。
马晓光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要多接触、多交流,消除误会,增进相互的了解和感情。(完)
[ 责任编辑:朱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