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台湾评论员:陈菊连任前景堪忧 不再稳坐钓鱼台

2014年08月13日 13:33 来源:东南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高雄气爆事件后,又发生暴雨,可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受灾户火气愈来愈大;“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同政党执政,为了补助款问题,民代吵翻天,“行政院长”江宜桦先是反应“三不政策”,社会观感普遍不佳,在高雄市长陈菊以及“立委”不断呛声之后,最后是高雄市自筹三亿元新台币,“行政院”补助16亿,双方火气才收敛下来。

  气爆后第一周,大家以“救灾”为重,但过了死难者“头七”以后,“救灾”质变为“究责”,不同党籍民代翻箱倒柜找出公文,相互指控“经济部”、高雄市现任与前任市长理应负责,于是政党恶斗、蓝绿对决的老把戏隐然浮上台面。先是高雄市长陈菊承认“横向联系有问题”,为气爆现场的箱涵督导不周道歉,副市长与三名局处首长表示辞职负责;“经济部长”张家祝在毫无征兆情况下,突然发布声明辞职,表示对政党恶斗“深恶痛绝”,三天以后由“政次”杜紫军取代。上述行政首长辞职,无论动机为何,都是典型的“救灾政治学”演化“辞职政治学”。既然有重大事件发生,总要有人出面扛起责任,美其名曰“责任政治”,实际是“借个头”(三国演义曹操用语),“死道友,不死贫道”,毕竟年底选举只剩不到四个月,稍有闪失,足以造成“蝴蝶效应”,轻忽不得。

  从2000年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以来迄今14年,虽然民进党、国民党轮流执政,但光“经济部长”就换了10个人,可见与人民生计有直接关联的“经济部”折损率之高。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后,台湾民生物价飙涨,人民自然怨气冲天,“总统”、“行政院长”、“财经首长”首当其冲,民调支持度自由落体下坠乃必然之理。前任“经济部长”施颜祥因油电双涨政策下台,接任者张家祝是交通界出身,与经济业务并无直接关联,今年所发生的反服贸学运、核四争议、自经区条例,乃至高雄气爆事件,已使张家祝焦头烂额、疲于奔命;加上民进党“立委”的当众羞辱,张家祝请辞可说“早死早超生”,受不了厨房的热就赶快滚;更何况气爆事件如血滴子般乱窜,引刀一快扛起责任,何尝不是替长官分忧解劳?

  高雄市长陈菊争取连任,本来是“稳坐钓鱼台”,然而,高雄气爆事件如同变化球一般,投下了一个不确定因素。陈菊已因救灾晚半拍备受质疑,加上箱涵暗藏管线市府官员的确知情,又有公文为证,陈菊形象受伤不轻。杨秋兴目前担任“政务委员”与南部中心主任,有发言权与执政优势,杨秋兴是否运用气爆救灾而咸鱼翻身,陈菊可说备受威胁。因为选举因素的介入,未来灾区重建命运势必成为陈、杨两人的竞技场,选民必定张开眼睛审视二位候选人的灾害控损能力。

  高雄气爆事件如同震央,也对台湾各地选情产生涟漪效应。比如国民党籍新北市长朱立伦就发言力挺不同党籍的陈菊,“做自己”而与马英九、江宜桦“柔性切割”。吴敦义曾经担任高雄市长,毕竟也要承担“历史共业”责任,必须表达道歉之意。“立法院长”王金平是高雄地方派系出身,却坚拒出任杨秋兴的竞选总部主委,马王心结未解,杨秋兴居于下风,王金平何苦去收拾烂摊子?从以上例子可见,每一位政治人物都有其盘算,或者趋吉避凶,或者硬着头皮概括承受。民主政治的特点之一是:政治事业就是表演事业,所有政治都是地方政治,政治人物不可能永远高高在上,必须关注民意之走向。(胡忠信)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