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台报:两岸和平协议需东亚战略利益相关国家共识

2014年05月09日 10:08 来源:环球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报:两岸和平协议需东亚战略利益相关国家共识

  台湾《中国时报》6日社论,原题《两岸和平发展道路不能延宕》,全文摘编如下:

  “太阳花”运动后,各种街头抗争活动纷至沓来,其实这是多年沉痾的总爆发,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自李、扁以降,台湾朝野勇于内斗,加上政客蓄意操弄,民粹坐大的结果,台湾失去了近30年的宝贵时光,已成为周边国家的反面教材。当国际媒体发出警讯,担心台湾的未来要在街头决定,当岛内学者悲观的指出,台湾已经沦入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困境而不可自拔时,坦白的说,长此以往,如果说“中华民国”正在覆亡的过程中挣扎或许言重,但台湾往“第三世界国家”方向沉沦几乎无可避免,我们必须诚实面对当前的困境。

  香港《中国评论》月刊,于4月间推出专辑讨论两岸和平协议相关问题,提出有关两岸关系的定位、和平协议应有的内容、达成协议的路径图,在认知方面,提出在“一中框架”下,两岸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着两岸共同决定、两岸双赢、过程导向、以民为本、善意合作原则等,尤其在“中华民国”存在问题上的认知,既务实又前瞻,代表大陆学者对台湾“善意的理解”程度的增加。但对目前陷于内政动荡、无暇他顾的马政府来说,可能自顾不暇,只能把大陆的善意当成远在天边的彩虹。

  两岸和平协议一度是两岸共同的愿望,李、扁二人姑且不论,连战、马英九也曾经多次提及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2012年大选前,马英九再主动提出两岸和平协议一事,但后来一路退守,又加上“民意支持、国家需要、国会监督”等前提。中国大陆领导人过去也曾主张两岸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在在表明两岸目前,或至少曾经都有签署和平协议的意愿,但迄今未见任何实质进展。

  和平发展、两岸一家亲是当前中国大陆对台政策主轴,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轻易改变,但这不表示大陆对两岸关系的进展与节奏没有主张,北京各界对于和平协议与其他相关议题的讨论与推动仍然有急迫感。有人主张应以戴帽子方式,先确定原则,直接签署和平协议,其他的问题,如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都可迎刃而解,也有人主张用堆积木方法,由下而上、由小而大,最后再签署和平协议。

  对台湾而言,和平协议若意味着两岸终将统一,但北京确认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和平过程,这就隐涵了北京对台北“治权的承认”与“主权的分享”,分治与分享的过程若能让两岸民众满意,将有助于两岸关系稳定在一定的框架之内,这又会对两岸的和平统一与区域安全的稳定产生正面的帮助,签署和平协议自然值得努力以赴。但在两岸真正签署和平协议之前,仍有太多的功课得做,有关两岸定位、国际干预、结束敌对状态、安全互信、国际活动空间、协议如何签署、如何落实实质内容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加以厘清,而本报过去所提,由国共先行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也值得列入思考。

  两岸关系大局不会因部分学生的抗拒而改变,当前政治环境虽然艰困,马英九仍应坚持理念,政府相关各部门及海基会应抱持冷静理性、务实渐进、分阶段处理、由易而难、先经后政的态度和立场,审时度势务实推动两岸交流与既定进程。对和平协议的讨论与签署,不但不应排斥,更应该适时、主动提出自己的构想,争取国际社会和舆论的支持。大陆相关部门也需要理解台湾政治力与社会力运作与大陆的本质性不同,要对当前两岸关系进展的困难,本着“两岸一家亲”态度表现更大的耐心,大陆对台工作已投入很多资源,却未如愿争取到台湾的人心,大陆不但不应退缩,反而须更认真研究“如何让台湾人认识大陆、喜欢大陆”。

  签署和平协议需要两岸共识、两岸内部共识及东亚战略利益相关国家共识,这决不是一件简单工程。两岸当局要把握原则,追求理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要摸着石头过河,小心应对。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