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民进党担心美国“弃台论” 不如强化两岸关系

2014年03月10日 13:31 来源:环球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旺报》10日文章,作者为台湾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王昆义,原题《担心弃台 不如强化两岸关系》,全文摘编如下:

  民进党“驻美代表”吴钊燮3月5日在美国召开记者会说,美国出现各种“弃台论”,尤其是最近著名的学者称“跟台湾说再见”,会打击台湾士气,但他更担忧的是两岸军力不平衡状况持续下去,美国“弃台论”的声音会抬高。他呼吁台湾要有实际行动强化自我防卫。

  吴钊燮所说的美国著名学者,主要是指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他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上,发表对台湾前途相当悲观的文章《跟台湾说再见》,指出在中国未来越来越强大,台湾可能无从选择,只能被统一。这也是米尔斯海默《跟台湾说再见》的主要论点,吴钊燮说,这只是美方各种放弃台湾声音中的一个,不是主流,非常少数。

  既然米尔斯海默只是少数观点,而且并非主流论点,那么吴钊燮又在担心什么呢?事实上,米尔斯海默的学术定位,在国际关系学界一直被视为一种“攻势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国家应该拥有“硬实力”,才能保护国家安全。

  米尔斯海默的论点,也遭到《外交学者》的助理编辑凯克严厉的批评。指米尔斯海默低估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可能支持台湾的程度,特别是正在考虑制定《台湾关系法》的日本。另外,中国大陆在亚太地区追求建立霸权和美国在西半球的遭遇有本质上的差异。中国大陆是被一些强大的邻国包围,而这些国家都坚定地不愿回到“天朝独霸的体制”。所以,中国若想发动战争来解决台湾问题,首先就得先看看周边国家的态度。

  而另一位跟米尔斯海默采取完全相反的学术论点者,那就是哈佛大学奈伊教授所提出的“软实力”,奈伊说,“力量”就是影响别人来取得自己想要事物的能力。要实现这项能力,需要一套工具:一些是强制或酬庸的工具,属于硬实力;另一些吸引人的工具,则是软实力。对国家来说,软实力则深植于文化、价值观与法令政策之中。

  所以可以看出,马英九执政这5年多来,中国大陆不断的加强跟台湾的关系,尤其是两岸双方已经签订的21项协议,大致都可以列入软实力的范畴,这也是大陆认定无法再以武力夺取台湾所做的政策改变。

  这一点,在中国大陆两会时,大陆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记者询问时,特别举出例子说,“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与英国关系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现中日关系绝非1894甲午战争时的关系,尽管中日对钓鱼岛主权有不同看法,但也不至于发展成新的“甲午战争”。

  从学术和大陆的态度来看,两岸想要以武力解决问题,恐怕大陆也不会认为有这种“机遇”。但是,民进党最近所出版的“国防政策蓝皮书”,其实就是考虑到两岸如果出现武力冲突时,台湾自我防卫的可能性。

  民进党所出版的这份“蓝皮书”将有16个报告,目前已出版到第5个,主题是“2025年中国对台军事威胁评估”。这分报告是由民进党组织专家学者讨论,参考美方学者意见,还有2049项目的美方学者为报告撰写文章,此外,还有20多位来自不同军种的台湾退役将领参与讨论,提出建议。

  然而,民进党所忧虑的除了大陆对台的武力威胁之外,更担心两岸武力失衡,让台湾无法实现自我防卫的能力,所以,如何强化台湾陆基防空、使用水雷遏阻舰船靠近、提供小型舰船协助、资讯战、空中预警、巡逻船与遥控船、诱饵欺敌战术、更多短程导弹等。

  民进党与其去思考这些小型的战术问题,还不如从大型的政治、经济方面强化两岸关系,这才是有效的强化台湾防卫的根本。民进党只要记得王毅所说的,“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那么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该更有新的道路可走。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