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左)于1986年10月7日接受已故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莎琳.葛兰姆(右)专访,当时担任英文秘书的马英九(中)为翻译。(台湾《中国时报》)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华盛顿邮报》因揭发“水门案”,奠定它在美国媒体的历史地位;而这份报纸更因为一篇专访蒋经国“台湾将宣布解严”的独家报道,成为台湾发展进程中相当关键的“瞭望者”角色。
20世纪80年代前期,台湾仍处于戒严时代。1986年,也就是解严的前一年,华盛顿邮报当时的发行人葛兰姆表示希望能率团赴台访问蒋经国时,一度遭蒋以没必要为由婉拒。但当在宋楚瑜及“驻美代表”钱复的奔走下,以“这位女士值得一见,如果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宣布,《华盛顿邮报》确实有影响力”的理由,终让蒋经国点头,意外促成这场即将引来全球瞩目的历史性专访。
当时蒋经国已经决定解除戒严,于是他决定借由这个专访作出宣示。当年10月7日,当葛兰姆询问“何时有可能解除被称为戒严法的紧急令?”时,蒋经国出人意料地表示,当局会在制定相关安全法案之后,解除戒严。隔天,《华盛顿邮报》就将这段话向全世界发布,立即受到国际舆论及台湾岛内民意高度正面赞扬,使得蒋经国在看见这颗“风向球”后,更有信心加速落实,隔年宣布解严。
马英九曾公开描述这段往事,当时身为同声传译的他,在听到蒋经国亲口说出解严时,“头皮发麻、身上好像触电一样,因为我们正在改写台湾的历史”。
[ 责任编辑: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