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之日起,民进党及泛绿阵营就一直没有停止杯葛行为。华广网23日刊载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的评论文章指出,民进党需要敌人,他们不适应没有敌人的日子。无论是在两岸还是岛内,民进党其实最怕和解,也难以适应和解带来的冲击。找不到敌人的民进党如何面对未来,已经成为摆在该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全文内容如下:
2013年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正式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这一协定签署之日起,民进党及泛绿阵营就一直没有停止杯葛行为,不但在“立法院”再次采取焦土政策进行强力阻挠,民进党中央也火力全开对这一协定进行猛烈攻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甚至声称,假若国民党“立院”党团继续为这个协议护航,“拒绝对协议内容进行实质审查,届时就是罢免马英九的时刻。”
仔细观察民进党这次杯葛行为的论调,与以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认为,“这项协议让台湾的食衣住行育乐到生老病死,全面被大陆攻占。这个冲击含盖台湾各产业,而且深入社区,这是极为冒进的作为。”民进党所强调者是这一协议的签署会将台湾“进一步锁入中国大陆”,使两岸力量对比“进一步向大陆倾斜”,“这对台湾维持现状的能力势必造成极严重威胁”。这是民进党反对两岸交流与合作一贯论调的延续,也是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且战且走的策略体现。
明明是对台湾有利的协议,为什么民进党如此拼了命的反对?事实上,近年来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已经形成了“逢中必反”思维定势。其中折射出的问题是,民进党在两岸及岛内情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进行适应性调整以适应这些已经改变了的情势。概而言之,民进党的困境可以这样表述:该党一直习惯于有一个强大的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与凝聚力。民进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国民党的斗争成为其最为核心的政治活动,民进党的斗争性格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养成的。当时民进党营造了国民党“外来政权”以及“黑金政治代表”的形象,并挑起了族群斗争,将国民党建构成了“本省族群的敌人”,并以此使自己的政治版图逐步扩大,并在这种斗争模式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及主流诉求。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的政治结构中省籍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外省族群已经不复在台湾政坛占据主导性优势,民进党再将国民党建构成“敌人”已经没有了正当性。不过民进党在选举动员中依然力图延续民众的敌对想象,一度将“反对外来政权复辟”作为主要诉求。显然,民进党对传统国民党这个“敌人”的消失有点不知所措,不知传统国民党这个敌人消失后他们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调整自己的诉求。
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民进党也是极力寻找“敌人”。民进党在2000年执政后很显然将原先对付国民党的那一套方法原封不动地搬来对付大陆,并在建构大陆负面形象方面不遗余力,其目标所指无非就是将大陆建构成“台湾的敌人”,并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凝聚自己的支持。故而民进党告诉民众的都是大陆的负面形象。如果没有事实,他们就会建构“事实”。两岸签署ECFA时,民进党声称签了ECFA会有321万白领受冲击,短短五天又澎风到590万。这次民进党又抛出400多万劳工会受影响的说词,手法与以前如出一辙,无非想向台湾民众说明大陆与马英九团队签署这个协议“包藏祸心”。
对民进党来说,数字如何而来以及准不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民众中激起恐怖气氛并能吓唬住部分民众就好。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对此说得非常明白,民进党在动员时往往“诉诸选民心里最深刻、最害怕的事情”,然后再以“替他们发声”名义进行政治动员。易言之,民进党鼓动起台湾民众心中对前途的不确定感,并利用这种不确定感制造恐惧,然后利用这种恐惧牟取自己的利益。在民进党的动员策略中,敌人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民进党需要敌人,他们不适应没有敌人的日子。无论是在两岸还是岛内,民进党其实最怕和解,也难以适应和解带来的冲击。故而民进党虽然一直宣扬岛内的“族群和解”,却始终不肯放弃族群动员;同样,民进党一直强调保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却一直不愿放弃两岸对抗的思维。换句话说,民进党非常渴望被大陆打压,因为如此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熟悉的两岸互动轨道,在这种“打压”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唯其如此,民进党看两岸问题时到处都是“打压”,即使没有打压也要解读出“打压”来。
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问题上,不管马英九团队与大陆如何做,民进党总是能找到攻击的借口,也一定会全力展开攻击,因为民进党需要利用这些行为寻找到敌人并展开攻击,而不是要真的以台湾民众利益为中心解决两岸合作与交流中的问题。
随着两岸关系整体格局的改变,民进党曾经苦心孤诣在民众心中建构起来的对大陆的恐惧情绪正在逐渐消散。相应地民进党也发现大陆这个“敌人”的形象越来越模糊。民进党虽然想攻击大陆,对给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的两岸交流与合作却不敢全盘否定,这使民进党在攻击大陆时着力点越来越少,这才是该党最为焦虑的事情。现在民进党在面对两岸事务时“逢中必反”,就是力图要利用各种政治传播渠道唤起民众对大陆的恐惧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焦虑,将两岸关系走势拉回到自己熟悉的轨道。但是在两岸关系格局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遥远了。找不到敌人的民进党如何面对未来,已经成为摆在该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陈星: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稿件来源:中国台湾网评论
[ 责任编辑: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