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3日特稿文章,原题《别让反中情节 淹没谢长廷新局》,全文摘编如下:
谢长廷此行登陆的意义,在于创下“民共交流”的新途径,撼动目前以“国共平台”为主的两岸交流模式,并让原本被蓝营垄断的台商系统受到挑战。只是,遭受党内“万箭穿心”的他能撑多久,令人充满疑虑。
2005年,江丙坤率国民党参访团自香港搭船至深圳蛇口码头,为双边互动写下序曲。如今,历史滚滚而去,台湾人民其实是期待能有另一股力量,弥补只有“国共交流”所造成的盲点;但等了8年,却只盼到一位谢长廷,其他人不是还在纸上谈兵,就是一招“骂人卖台”打天下,专扯后腿。
民共本无怨恨,但自从蓝营破冰登陆后,国共一笑泯恩仇,民进党却一把抓住这掉下来的刀子,紧握迄今满手鲜血,输了大选,也输掉了台湾人民对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能力的想象。
以同理心看待,民进党“反中”是其来有自。因为就历史情节来看,是恐惧失去台湾人当家作主的现况;就现实层面来说,则是害怕因为改变而造成基本盘的流失。
只是,客观的环境改变,人的思想却没有改变,就是悲剧。两岸走向区域化整合已是不可逆的趋势,置身事外,就注定走向边缘化。
但在党内“极独”的掣肘下,谢长廷的主张论述或对大陆的积极态度,短期内恐怕仍是难以成为绿营的主旋律。所以,假如民进党真有心要正面迎向中国大陆,或许可采“量变产生质变”的策略进行;简单说,就是由党主席领军,启动对“中国政策”的全面讨论。
明天过后,苏贞昌将一连举办九场“华山会议”,民进党能否藉此扭转“对中政策”,端出真正的牛肉,其实令人质疑忧心。但如果半年后,这些座谈被证明只是拿来虚与委蛇“垫档”的话,那么,大选败选的悲剧,终将再次重演。
[ 责任编辑:周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