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台湾频道  >   时政  >   正文

台湾绿营在港对话大陆智库 谢长廷用错讲稿(图)

2013年07月01日 09: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余克礼

  谢长廷

  虽然不像去年那样,在北京见到国务委员戴秉国这样层级的人物,谢长廷6月底的“香港之行”还是引起外界的浓厚兴趣。去年10月,谢长廷应“世界调酒协会”邀请“登陆”,期间与大陆涉台学者闭门会谈,也拜访过数位大陆官员。这一次,他高调晋升为红绿论坛东道主。

  6月29日、30日,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名义,在两岸“九二共识”之地香港主办“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他率领9名民进党“立委”与20多位学者与大陆智库直接对话,意义自是不同以往。有观察人士认为,“香港会议”已经接近“民共对话”。

  会前已吊足外界胃口

  民进党一直不能放弃“台独”立场,“民共对话”也无从谈起。然而,观察本次香港会议不难发现,这次红绿交锋已经具有相当代表性,随行的不但有民进党“立委”,还有平时与绿营互动良好的学者。

  此外,代表民进党发声的固然是苏贞昌,但谢长廷在党内位阶甚高,也颇有势力。谢长廷行前也向苏贞昌提过此事,谢办发出的新闻稿也都送苏贞昌办公室,表明“香港之行”已经向民进党中央报备,获得了默许。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苏贞昌、蔡英文前几天还在猛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面对“香港会议”却三缄其口,只字不提。再者,一同赴港的“立委”也并不限于谢系人马。谢长廷借“香港之行”推动两岸交流,显然不是孤掌难鸣。

  大陆参会方同样引人关注。协办会议的是大陆涉台政策重要智库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则以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的民间身份应邀出席。

  “香港会议”包纳如此众多要素,更是民进党现任党公职人员首次以组团形式,公开与大陆涉台重要人物直接对话。绿营抛出怎样的提法,大陆方面如何回应,双方如何交锋过招,都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会谈“唇枪舌剑火花四射”

  会谈围绕“两岸的差异与共识”等主题展开,基于不同立场,参会双方异见颇多。

  开幕致词时,谢长廷就抛出两岸交流已严重失衡,引发岛内民众五大不安的看法。他滔滔不绝,还错把演讲稿当作了致词稿。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则不赞同谢长廷所说的两岸交流严重失衡。会谈伊始,双方就“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此后会谈全程闭门进行,但外界依据发言稿,仍能一窥双方思维碰撞、火花四射的场面。

  谢长廷除提出两岸交流的五大不安外,也提出新的观念与新作法,他说,和平并不是没有差异,从历史看,两岸个别发展时间很长,这样的两个个体一定有差异,现在问题是如何处理差异。

  谢长廷还向在场的大陆学者喊话,政党交流不应局限自己想法一样的政党为对象,正因为有差异才需要交流沟通,透过交流沟通才可以降低敌意,减少误会和冲突。谢长廷在随后的演讲中提到,积极负责、处理差异;由下而上,扩大参与;尊重现状、强化互信;立基宪法、稳定和平。

  孙亚夫发言说,20多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台独”之路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违背了历史和现实,违背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潮流,是行不通的。他说,虽然两岸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不能永远站在差异的两边,老死不相往来;更不能利用差异制造误解,甚至挑起对抗。相反,双方应当缩小差异,逐步消弭差异,以期破除误解,直至结束对抗,走到一起来,共同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与会的民进党“立委”赵天麟对媒体表示,虽然双方言语交锋,各持立场,却能更增进彼此了解。台湾政大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芳明受访时也表示,如果双方已经互相理解就不需要开会了,火花四射反而是开会的目标。

  会谈也不是只有歧见,没有共识。会议结束后,双方发表三项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两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湾各政党参与两岸交流将更全面反映岛内民意;两岸交流应让广大基层人民受益;两岸应面对历史、正视现实,推进政策创新,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

  民进党仍有难解的困局

  不过,指望“香港会议”之后,民进党能够打开两岸交流大门,就太过于乐观,不切实际。无论谢长廷还是民进党,都要面对难解的困局。

  去年10月谢长廷开启“调酒之旅”,有舆论认为,回台后谢必将揭开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压力锅。结果,谢长廷并未在党内收获掌声,回台后不但低调行事,今年初更闹出一场沸沸扬扬的“微博风波”。有北京台湾问题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谢长廷焉能不知道大陆的底线在哪里,但是党内“独派”意识依然深厚,这些动作都是他为向“独派”交待而做出的调和姿态。

  大陆资深台湾问题专家许世铨在评价谢长廷时,也用到“左右逢源”、时进时退的词语。他说,以谢长廷个人而言,如何调整大陆政策“解决不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要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这又何尝不是整个民进党的困境。民进党放弃“台独”承认“一中”就会丧失深绿“铁票”,无异于在选票政治中玩自杀。2012年“大选”前,蔡英文苦心经营“中间形象”,最后还是要“台独教父”李登辉为其站台拉票;苏贞昌推出“中国事务委员会”,本想凸显自己在两岸议题上不缺席,到头来做出的仍是“台独”价值“不必调整”的决议。

  不能回到“一个中国”,民进党便找不到推进两岸交流的着力点。于是,“香港会议”之类便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效。有媒体评论说,如此一来,交流只能有两个效果,一是缓和红绿对立与紧张,二是在台湾社会造成民进党也能解决两岸问题的印象。如今,谢长廷踏出了红绿交流的重大一步,后继有人还是后继无力,外界都在看。要真正在两岸交流中有所作为,民进党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台湾频道 台湾政局 台湾社会 台湾军事 娱乐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