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国主义是我们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已有很多讨论,此略去不论。
敬业——敬业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了这段话。表现出孔子致力于讲学传道,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他老人家批评那种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的人,《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啊!
诚信——在中国古代更是随处可见,反复强调。诚信可以说也是以儒家为主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之一。关于“诚”,《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关于“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子贡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回答说: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由于百多年来割断了传统文化,遗失了诚信价值观,造成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友善——本意是指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后来泛化为对人乃至天地万物的友好与善待。儒家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以“仁”为核心的核心。仁的推衍是以同心圆的方式,由善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爱物,仁者与天天问我为一体。友善是仁爱推广到泛爱众和爱物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人难以舍去,无法泯灭的道德规范之一。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当今中国人由于百多年来隔断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不讲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国人的素质堪忧,且不说在国内,这几年突出地是国人出境旅游现代不文明,不友善的行为,使人们发出了《做文明、守法、友善的中国人》的呼吁,提出“友善是敲开心房的钥匙。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感谢,平凡的点滴往往会意想不到地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我们应以良好的修养,展现自尊自信,热情坦率、以礼相待,在友善他人的同时赢得尊重。”
30年来,经济改革,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长足进步,社会的开放度与自由度有相当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关系到中国整体的“软实力”,关系到中国能否真地富强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如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注重传承汲取传统价值的精华,以传统价值作为基本资源,进行新新诠释,赋予新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推进社会文明,走向世界大同的巨大力量源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 责任编辑:王怡然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王怡然
原稿件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