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图为中国边防军人(右)与印度边防军人隔着中印边界的铁丝网值勤。 国际先驱导报本报记者 韩传号/摄
中国外交部13日向印度表达强烈不满,抗议印度总理访问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印度声称的阿鲁纳恰尔邦)。但印度政府迅速发出“对抗中国的反对声音”,重申“‘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一阵中印之间的复杂声音很多,特别是印度屡次炒作莫须有的中国“入侵”,连印度政府都看不过去,公开做过驳斥。但现在,印度总理却亲自上阵,把两国争端挑到一个更高、也更容易听到彼此相互斥责的层面。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13日告诉《环球时报》,印度这种做法是非常严重的政治挑衅行为,将使两国的互信荡然无存。戴旭说:“面对接连不断的敌意与挑衅,报以警惕和凌厉的目光才是维护和平的态度”。
印度总理不顾中方关切访问争议地区
10日13日上午,中国外交部网站突然发表了发言人马朝旭针对印度政府领导人访问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谈话。这一表态是在下午的例行记者会前几个小时单独发表的,通常只有在比较紧急的事件中,中国外交部才这样做。马朝旭说:“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对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方对印度领导人是不顾中方严重关切前往中印领土争议区活动表示强烈不满。我们要求印方重视中方严正关切,不在争议地区挑起事端,以利中印关系健康发展。”稍后,他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了这一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并没有提印度领导人的名字,但路透社称,谈话中的印度领导人指的是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他于10月3日访问了两国争议地区。法新社称,中国对印度总理的行为表达了“愤怒”。多家印度媒体都在报道标题中称中国向印度表达“强烈抗议”。《印度时报》网站称,辛格上次访问“阿鲁纳恰尔邦”时,中国“只是非正式抗议”,这次中国的公开抗议反映出中国对该地区“持久不变的敏感”。《印度教徒报》网站称,中国外交部的谈话“必然”会进一步加重双方就边界问题谈判的紧张气氛。
印度24小时新闻频道Times Now、CNN IBN等电视台也对中国政府表示不满的新闻进行了报道。Times Now电视台报道了“印度政府对抗中国的反对声音”,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话强调“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据《印度时报》网站13日报道,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对中国政府的声明作出反应,称“无论别人怎么说,印度政府的立场就是‘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中方提出的抗议,印度外交部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失望和关切”。
13日,印度还在“阿鲁纳恰尔邦”及其他两个重要的邦举行地方议会选举。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这是一次很关键的选举,被认为是今年4月印度举行大选以来,对印度国大党领导的联邦政府进行的第一重大检验。“阿鲁纳恰尔邦”目前由国大党执政,辛格希望能保持国大党在这一地区的执政地位。报道还称,该邦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地区,近来不断的中国“入侵”说法使两国边界地区持续紧张,这一气氛主导了该邦的此次议会选举。
印度总理辛格对“阿鲁纳恰尔邦”的访问就是在选举的背景下成行的。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辛格于10月3日访问“阿邦”,这是辛格在最近两年里第二次访问该地区。辛格在当地所谓“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宣布了“阿鲁纳恰尔邦”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表。辛格说,过去5年,该邦启动了许多建设计划。总长超过1500公里的邦内高速公路将于2013年完工,“阿邦”的11个地区将通过内部双车道公路连接起来,另外5个地区也将通过850公里长的双车道高速公路连接。
印度此举是对中国的挑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研究员认为,从国际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争议地区,单方面通过一方领导人视察争议地区的方式,是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另外一方因此放弃正当的主张,反而还会激起新的争端,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冲突。
戴旭13日告诉《环球时报》,印度总理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严重的政治挑衅行为,是在以对华关系为代价来获取政治好处。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印度作出这样战略短视和小气的行为,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没有任何国际责任感的国家,这种单方面、大幅度、持续不断的挑衅说明印度没有真心看待中印关系,这将使两国的互信荡然无存。对于这种自私、狭隘、奉行挑衅国策的国家,中国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印关系,单方面是搞不好双方关系的。
戴旭表示,印度的这种做法除了会使外交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升到战略层面解决之外,就是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此外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如果一方执意要破坏双方关系,另一方就没有必要太在意了。面对接连不断的敌意与挑衅,报以警惕和凌厉的目光才是维护和平的态度,中国现在就是要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并加以应对。
13日“环球网”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上万人参与的投票中,超过96%的投票者对印政要频繁访问藏南争议地区感到愤慨,94%的投票者认为印在边界问题上的种种举动是对中国的故意挑衅,97.5%的投票者怀疑印度对解决边界争议的诚意。
辛格访问藏南时并没有提及与中国的争端,但印度IANS通讯社称,辛格的访问是在印度传出中国“入侵”以及中国抗议印度允许达赖访问藏南地区的背景下进行的,辛格在该地区的政治盟友都在炒作这一话题,“阿鲁纳恰尔邦”议会议长基多索拉称,在反对中国的立场方面,新德里应该表现得更加大胆,尤其是涉及到“阿鲁纳恰尔邦”时,“中央政府应该坚持它的立场。”
辛格在争议地区大修公路的做法,此前印度媒体也多有涉及,并把这当成对抗中国的有效手段。
12日《印度时报》的一篇文章称,印度武装部队和高级中国研究小组不断强调,需要增强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公路连通,以确保部队、火炮和其他装备在必要时能够迅速移动到前方。为了从战略上抗衡中国,印度不仅更新其东部拉达克和“阿鲁纳恰尔邦”的机场跑道,还在3年前批准在中印边界地区修建73条全天候公路,但“眼下严峻的现实情况却是:印度的筑路项目仍然因施工而大受影响”,73条公路中只有12条目前实际完工。
印度在藏南地区动作多
最近一两年,印度政治人物对藏南地区情有独钟,访问屡次“创下历史纪录”。今年4月,帕蒂尔成为印度历史上首次访问藏南地区的总统,她向印度士兵发表演讲,保证“印度不会允许武装部队发生任何短缺现象”;去年2月,辛格成为过去10年首次访问这一地区的印度总理,他当时曾公开表示,“阿鲁纳恰尔邦”是“我们土地上缓缓升起的太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马加力研究员认为,辛格的做法在国际上是少见的,很多有国家首脑去访问大面积的争议地区,一般来说他们都会非常谨慎小心。马加力认为,印度是边界争端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实际控制地区要远大于中国,这样做可以增加谈判砝码,继续获得利益。
自印度独立以来,“阿鲁纳恰尔邦”的行政级别数次“升级”,印度不断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主权要求。
据介绍,“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印边界东段印度非法控制区,位于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之间,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万。1950年1月,尼赫鲁政府宣布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划归阿萨姆邦。1954年,印度政府又将该地区与阿萨姆邦部分地区划为“东北边境特区”。1971年12月,印度政府通过《东北边区改组法》,将该地区改名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12月,印度议会通过法案,又将“直辖区”升格为“邦”。1987年2月,该地区正式成为印度第24个邦。
印度还在该地区大打民心牌。13日,《印度斯坦时报》在报道中国抗议的同时,在链接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该地区居民“对印度的认同”。这篇文章援引一名当地老人的话称:“不管历史上发生什么,阿鲁纳恰尔邦的人民坚决地同印度军队站在一起,愿意为保卫我们的领土而流血。”
中国人表现得“气定神闲”
博小强认为,印度在争议地区挑衅是他们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还包括支持亚行在藏南地区的投资以及军事上的挑衅。这种做法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因为争议领土面积很大,中国不会因为印度单方面的做法就咽下苦果,而且中印两国国力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这种日益扩大的差距,才时印度经常作出这种误判形势的过激做法,试图借此弥补印度短处,加速问题的解决。
其实,中印边界地区远没有印度媒体渲染的那么危险。美国詹姆斯基金会《中国简报》今年第18期的文章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两国争议的班公湖,双方都部署了巡逻挺,定时巡视,“越界事件”时有发生,但双方都保持克制态度,避免接触,当双方巡逻挺碰面时,会升起旗帜,高喊“印度和中国是兄弟”,然后各自驶开。
对于所谓的“入侵”问题,英国路透社是这样解释的:“两国的大部分交界处横跨偏远山区,没有正式划分边界。因此,一国的巡逻被一国视为入侵。”路透社还说,在印度,边界问题很容易成为“被踢来踢去的政治皮球”,而中国目前没有兴趣煽动紧张气氛,因为中国近年来一直试图消除紧张的国方国家的忧虑,中国外交官喜欢谈论的是“和平发展”。
德国《每日镜报》12日在报道中印争端时也说,中国人表现得“气定神闲”,北京遵守“维护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戴旭认为,印度近年来一直在边界问题、争议领土问题、军机问题以及经贸问题等各个方面找中国的麻烦,这一系列做法都是印度设计好的战略圈套,也是印度在冷战之后,重新开始奉行左右逢源的政治投机战略的一种体现。印度这种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对华关系的国家战略,未来将付出加倍代价。 (记者 廖政军 本报特约记者 陈一 金丰 本报记者 刘扬 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