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 题:台湾遭遇“牛肉风波”
新华社记者 李寒芳
民间质疑不断,地方各唱各调,政治因素掺杂……一场愈演愈烈的美国牛肉进口风波,让台湾社会近来充满纷扰与喧嚣。
都是“疯牛”惹的祸
自2003年美国本土暴发疯牛病疫情以来,台湾曾多次禁止美国牛肉进口,直到2006年1月,台湾有条件开放30个月龄以下的不带骨牛肉进口。今年10月下旬,台湾与美国签署相关协议,同意进口30个月龄以下的美国带骨牛肉、内脏和绞肉。
但由于目前台湾并不具备充分检测、医治疯牛病的能力,此举在岛内引发强烈争议。有舆论质疑放宽美国牛肉进口会对岛内食品安全造成风险,围绕美国牛肉的争议也迅速扩大成席卷全岛的社会风波。
连日来,台湾消费者团体不断指责台湾当局罔顾消费者健康权益。岛内一些民意代表认为,此举可能给台湾的食品安全带来威胁。不少县市负责人也提出异议。如台北市长郝龙斌宣称不会让美国牛肉进入台北市,呼吁当局重新评估这项政策。11月1日,几家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进而宣布推动“公投”,要求“重启美国带骨牛肉进口谈判”,反对以民众健康及环境污染“做经济交易”。
面对民意压力,台湾当局有关部门不断为其政策进行辩解。有官员承诺“台湾要进行严格把关以及建立强制保险制度”。11月2日,台卫生主管部门公告“修正美国牛肉及其产品进口规定”,负责人杨志良同时表示,将以“三管五卡”把关美国牛肉,有争议的绞肉、内脏绝不会进口。
“牛肉风波”的政治味
岛内有分析认为,美国牛肉输台一直是双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其中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台湾当局此次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可能是希望借此与美方进行“政治交换”。台湾《联合晚报》的一篇评论更是辛辣地表示:这是“一盘只闻到政治味的牛肉”。
美国方面的态度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据岛内媒体披露,台湾与美国此次达成协议后,美国商会立即表态:“这象征着台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主要敏感障碍被移除,未来希望尽速恢复召开双方贸易投资架构协议会谈。”
在岛内政坛,这次“牛肉风波”也有演变成“政治风波”的迹象。据岛内媒体报道,已有民意代表宣称“谁决定让美国带骨牛肉、内脏进口,就要谁下台”。
还有一些县市的负责人率领食品业者发起对美国牛内脏等部位“不卖、不买、不吃”三不政策。不少县市负责人还参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发起的“公投”联署活动。
“牛肉风波”甚至成为某些人的选举工具。由于台湾下月将举行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长的“三合一选举”,一些参选的政治人物和政党也借机拿牛肉说事“炒选情”。
牛肉争议恐持续“发酵”
目前,“牛肉风波”如雪球般在台湾社会越滚越大,甚至成为国民党当局继“八八水灾”后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台湾《中国时报》近日的民调显示,受这一事件影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的满意度只剩33.4%,比10月初大幅下滑13.9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则升至46%。
按照相关协议,美国带骨牛肉最快将于11月中下旬进入台湾市场。但在台湾大部分民众“闻美国牛肉色变”的状况下,美国牛肉想端上台湾民众的餐桌并非易事。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立法机构拟于11月17日前完成“食品卫生管理法”修订,该草案将禁止疫区内牛肉、内脏、骨髓等部分产品进口。舆论认为这将从法律层面上彻底封堵美国牛肉。
另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美国方面的态度比较强硬,要求台湾在进口其牛肉一事上遵守协议。如此看来,“牛肉风波”如何进一步发展,势必还会费一番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