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乡村直接交流新模式有利于凝聚双方共识

时间:2009-07-23 08: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王建华 许晓青)首届海峡两岸乡村座谈活动发表“共同建议”后于22日在上海郊区朱家角镇结束。两岸分析人士说,首届两岸乡村座谈活动获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将坚定双方将这个全新的基层农民交流模式发展成为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的决心,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动力和内容。

  两岸近400名与会代表22日发表的这份“共同建议”,包括“构筑两岸基层乡村定期对话交流的平台”、“建立日常协调沟通的工作机构”、“切实维护两岸农民的利益”、“加强两岸农业传统文化的交流”、“促进结对子乡村建设的发展”五项内容。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海良说,“共同建议”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且非常务实,极具可操作性。可以说,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已从比较单一的技术交流、农产品贸易阶段,进入了两岸基层农业生产者直接交流与合作的新时期。

  王海良认为,根据“共同建议”的精神,大陆农民可以借助定期交流的机会,向台湾农民学习农业技能,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台湾农民则可以借助与大陆农民的交流,深入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亲身感受大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说,两岸交流发展到基层农民直接沟通的层面,对两岸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共同建议”的一个核心精神是扩大两岸乡村人员的互访往来并形成机制化、常态化、稳固化,这将促进双方基层农民相互了解、拉近感情、增加认同,有助于凝聚意愿和扩大共识,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这也将为今后两岸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基层交流提供有益参考。”王海良说。

  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盛九元认为,此前,两岸基层农民间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属于空白。“共同建议”首次详细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两岸在该领域加强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他说,通过此次座谈活动可以观察到,两岸交流正在从以往宏观层面的交流,向深入基层的全方位交流发展,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共同建议”提出,今后定期在两岸轮流举办的两岸乡村座谈要进一步反映两岸基层农民的心声,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两岸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兼职教授刘富善博士说,共同努力改善两岸乡村的民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随着两岸关系的持续改善,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热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岸双方有必要密切合作,为基层农民扩大生存空间,提升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使两岸农民所受的自由化国际贸易冲击降至最低。”他说。

  通过参加此次座谈活动,高雄县、云林县、台南县、屏东县、嘉义县、彰化县、台中县、南投县等台湾中南部县市乡村的农民第一次实现了集中、大规模登陆参访。“共同建议”特别提出,共同推动对同出一源的两岸农耕文明和农本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台湾逢甲大学教授杨明宪说,这更加表明,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及其“共同建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再局限于贸易、投资和技术层面的交流与合作,而是切入到文化交流与认同的深层次,这将给未来的两岸基层农民持续扩大和深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两岸乡村和基层农民紧密交流,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共同推动‘很多事情’。”杨明宪说。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