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抗疫情—各地各部门联合抗御甲型H1N1流感

时间:2009-06-08 09: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新华社记者)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从这天起,一种新疾病甲型H1N1流感由西半球进入全球公众的视野;从这天起,地处东半球的中国,一场防御流感病毒的“健康保卫战”科学有序地展开。

  一个多月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各地各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协同作战,携手筑起抵御流感疫情的牢固防线,有效预防疫情的快速传播和扩散。

  筑起联动“防火墙”防患于未然

  如果说,2003年抗击非典,我国打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和“攻坚战”;那么2009年抗击流感,全国打的则是一场有准备的“阻击战”和“歼灭战”。

  4月25日接到世卫组织通报的当天,卫生部大楼内便忙开了:立即汇总、整理有关情况上报国务院,迅速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时向农业、质检等相关部门通报疫情信息,组织专家研判疫情、研究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当晚,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公告,要求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疾病流行地区入境人员的体温检测、医学巡查。

  4月27日、29日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将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三级提高到四级、五级,卫生部全面进入应急状态,要求加强病例监测报告,指定定点医院,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传入;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及时提醒我国出境公众加强防护……各部门都在第一时间紧急响应,4月30日,在国务院领导下,成立由3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设综合、口岸、医疗、保障、宣传、对外合作、科技、畜牧兽医等8个工作组以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专家委员会,筑起了联动“防火墙”。

  “不排除疫情传入我国的可能”——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形势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判断。此时,国际交往频繁的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也严阵以待,联手铺开了防御大网络,严防疫情进入本土。

  上海制订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与国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相衔接,并成立由口岸办、外办、公安局、机场集团等有关方面组成的口岸防病工作现场指挥部。

  北京启动首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立市区两级防控应急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机构。北京地坛医院、佑安医院两家定点收治医院随时待命;全市12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4月底,外商云集的“广交会”正在广州举行,仅来自北美地区的采购商就有近万人。对此,广东早已加强严密监控,并加大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力度。邻近的香港此时也启动了流感大流行应变计划。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角力,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截至5月1日中午,全球10多个国家确诊和报告330余例病例,我国尚无输入性病例。正是由于各地各部门有条不紊的应急防范和提前准备,为我国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

  “实践证明,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及时的,也是有力、有序、有效的。”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的话掷地有声。

  联手应对“面对面”的挑战

  5月1日,人们正在享受着“五一”小长假的轻松,上海则沉浸在庆祝“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欢乐之中。

  然而疫情正悄然袭来。当晚8时,香港证实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患者搭乘自墨西哥赴香港途经上海的航班,同机旅客分布在内地18个省份。

  一发牵动全身。香港通报的病例使我国联防联控机制由应急准备进入实战状态:卫生部要求对同机旅客进行快速追踪并隔离,口岸组及时摸清患者同机旅客的去向,对外合作组协调暂停墨西哥直飞上海的航班。

  追踪!追踪!上海、天津、河北、辽宁、浙江等地都“闻风而动”,急速寻找同机的密切接触者,以期将疫情扩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天后,128名停留内地的密切接触者全部找到并实施医学观察;7天后,所有乘客全部解除隔离。流感病毒就这样与内地擦肩而过。

  但病毒并没有停止“进攻”的脚步——

  5月11日,一位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被确诊为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的警报再次拉响,四川成都成为内地与病毒之间“遭遇战”的第一个“战场”。

  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转送患者到指定医院。四川省卫生厅将其信息立即向卫生部报告,并同时向民航西南管理局、首都国际机场等部门和单位通报。

  内地首例病例的出现吹响我国防控疫情进入实战的“号角”。卫生部当日连夜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陈竺在会上强调:“继续采取积极的围堵防控策略,防止出现更多的输入病例;同时必须加强对国内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增加抗病毒药物、疫苗及相关技术的储备。”

  随后几天,山东、北京、广东、福建等地先后报告病例,内地输入性病例的增多,使疫情防控骤然升级。各地在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防控的同时,加大了应急储备,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

  四川省及时掌握防控工作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库存数量和生产能力,并加大了卫生应急药品、N95口罩、防护服、消毒药械等的储备,全力保证疫情防控所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供应。

  福建省财政厅拨付285万元资金,加强救治药物、防护用品和消毒杀菌药械的储备;省经贸委及时增加储备2000盒达菲;省药监局启动应急医药用品快速注册审批通道,发放N95口罩临时注册证。

  北京市财政部门下拨7300万元应急资金;海南省安排3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治疗药品、检测试剂、负压救护车等;浙江要求加强24小时应急值班,并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

  中央各部门也进一步全面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质检总局全面加强口岸入境检疫查验工作,对来自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工具实行远位停靠,全面恢复填报健康申明卡制度,严格入境旅客携带物和国际邮寄物检疫,及时向地方卫生部门移交发热病人进行医学观察。

  交通运输部要求强化3项防控措施:加紧研究防止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传播病毒问题;加强对前往疫区的船舶及船员的防护教育;全力做好港站进出人员测温、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消毒等相关工作。

  铁路部门按规定在站车配备了防护用品,包括体温计、口罩等,建立了协查和旅客自报发热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对站车卫生和消毒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中、高考临近,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落实流感防控措施,全面实施晨检,发现疫情要在2小时内上报。

  截至6月2日,全球共有62个国家报告1.74万余例病例,我国只出现2例输入性病例感染的二代病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我国已经有效地推迟了本土病例的传播,这与各地联手围堵密切相关。”

  合力攻坚疫情防控“持久战”

  5月19日,经过10多名医护人员7天多的精心治疗,内地第二例患者小吕心情放松地走出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病房。济南市卫生局局长贾堂宏在小吕的出院仪式上说:“举行出院仪式,是要向大家表明,甲型H1N1流感是可控可防,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共同携手,就能战胜病魔。”

  从5月17日开始,内地陆续有患者治愈出院,各地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救治工作进展顺利。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5月29日和5月31日,广东分别报告了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二代病例及第二例二代病例;截至6月2日,内地共确诊49例病例。

  “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要在秋冬流感高峰季节到来之前做好各方面充分的应对准备。”面对疫情形势,中央再次作出科学部署。

  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密切配合,防控工作更加细致严密,为迎击今年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更加困难和复杂局面做好准备:

  ——卫生部决定,增设119家流感实验室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增设167家医院为全国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要求各地在原有定点医院的基础上,指定具备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实验室检测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作为后备医院。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着手制订大流感疫苗特别审批程序,尽最大可能满足疫苗供应需求。

  ——质检总局要求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启用新修订的《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增加入境人员须填报的项目,入境人员申报的症状由8种增加为11种。

  ——北京近百家医院的发热门诊仍将继续加强并完善监测流感样病例,同时将防控重点转向社区健康监测,对在京居住的国内入境旅客进行入户健康观察。

  ——广东已做好应对本土病例发生的准备,尽可能阻断病毒的传播或减缓传播的速度,防止大范围的暴发,同时抓紧做好应对更大疫情的准备。为应对秋冬季可能来临的“第二波”甲型H1N1流感疫情,山东也制订了防控方案。(参与采写记者:周婷玉、赵超、叶建平、沈汝发、王海鹰、王思海、仇逸、杨霞)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