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渐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 山东成投资新聚集地

时间:2009-05-20 08: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随着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不断扩大,鲁台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目前,台商投资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的趋势——山东成台商投资新聚集地  

在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上,客商在地方展台前洽谈合作。 

  “这是我第一次来山东,主要是来考察这边的投资环境。”钟荣吉是台湾亲民党荣誉副主席,也是台湾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5月15日,他率台湾团来烟台参加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他相信公司会在山东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借台资东风谋发展

  山东烟台开发区,林立的厂房尽收眼底。2004年,台商郭台铭选点烟台,又一个富士康工业园落户这里。如今,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园已经把2009年的产值目标设定为1000亿元。这个数字将是烟台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突破。

  新光纺织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烟台的台资企业之一,所生产的“美光牌”金银丝在全球纺织行业内享有盛名。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4家生产、销售金银丝的同类企业入驻烟台。同时,也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多家外资公司来烟台投资。公司董事长廖庆富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准备与国内外一些厂家进行合作,把上游项目、产品带到烟台来。”目前,烟台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生产加工金银丝的重要基地。

  自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烟台开厂以来,台商在烟台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截止2008年底,烟台累计利用台资40亿美元,台资企业盈利面达80%以上。

  而烟台的情况只是山东省的一个缩影。山东省台办经济处处长王清玉介绍说,华新丽华、旺旺集团、康师傅等著名台资企业都在山东有投资,其中,大润发超市在鲁已经有百余家连锁店,并预计在2012年前达到200家;英派斯也已被评为国家知名品牌。截止目前,山东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7000个,合同台资额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50亿美元,投产开业台资企业4600多家。台资仅次于韩资、港资,成为山东省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两地形成互补优势

  对于经营台湾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钟荣吉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他最大的梦想。到山东一天的时间,公司就与莱阳巨力公司签约,购买了其生产的化肥。“这种经贸合作可以形成互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钟荣吉说。

  仅在农业生产上,鲁台就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台湾耕地少,人口多,主要以精致农业为主,品种改良快,附加值高。”钟荣吉介绍说,在台湾农村的乡镇农会组织,是分销农产品的主要渠道。而山东地广物博,以大农业为主,特产品种多,如肥城桃、乐陵枣、德州西瓜等。

  钟荣吉前来参加鲁台科技周活动,是想寻找在大陆投资的切入点。“是否在山东开厂、怎么开厂,都需要仔细地评估。”他说,虽然公司目前还没决定是否在山东的投资项目,但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在农业技术、农场经营、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增进合作。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科技人才尤为重要。山东省有丰厚的资源优势,希望能够在台湾引进更多技术人才。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举例说,在电子信息科技方面,山东虽然已经拥有了海尔、海信、浪潮等一批知名企业,但在品牌增值、自主创新上,与台湾还有不小的差距。他欢迎更多的台湾科技人才经常来山东,与企业交流合作。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山东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以借助台商的资金、技术优势,谋求共赢。

  鲁台合作前景看好

  “大陆政府推进环渤海地区发展的政策为台商来鲁投资提供了很多商机。”初到山东的钟荣吉就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和重视。

  在才利民看来,山东与台湾合作有三大优势。首先,山东地处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枢纽地带,有区位优势。山东坐拥3100公里海岸线,1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香港、台湾海上航行线路便捷。其次,山东有产业优势,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山东都排名靠前,而且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数居大陆第二。最后,山东自然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中的黄金、铁、石油等都居于大陆前列。

  对于台商来说,山东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山东市场大,是出口型台资企业布局大陆的一个上等选择。”王清玉说,山东有近1亿的消费人口,消费人口集中,消费能力强。

  “去年,青岛和台湾完成空中直航,烟台等港口与台湾水路直通。今年,济南又被批准成为下一批直航点。”王清玉认为,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鲁台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报记者 赖 睿文/图)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