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一周年:不屈的生命之花快乐绽放

时间:2009-05-04 08:3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四川映秀5月3日电(记者 汪明丽、袁满)“叔叔,你们什么时候来救我?”“叔叔,我想喝水。”2008年5月14日22时左右,在汶川县映秀镇,一个名叫春梅的女孩的求救声从映秀小学的断壁残垣处传来。望着求救的女孩,记者和前来救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宣传干事王中委焦急万分。因为天黑,防止房屋二次坍塌,救援工作已被迫暂停。近一年来,女孩的求救声一直萦绕在记者耳边。

  经过300多个思念的日夜,那个记者曾亲眼见证,并用相机记录被救全过程的小姑娘近况如何?带着思念与牵挂,记者重返灾区。

  4月29日,天空下着冷冷细雨,上午8时30分,记者乘坐的越野车离开成都,前往汶川大地震的震源地——映秀镇。在通往映秀唯一的环山公路213国道上,行驶着众多帮助重建家园的大型车辆,汽车一路走走停停,80多公里的路程,花费了7个多小时才走完。

  记者到达时,正值映秀小学放学时分,眼前的春梅已被迫双腿截肢——由于被掩埋在废墟的时间过长,她的双腿已经坏死并感染细菌。

  在堂嫂王桃的帮助下,春梅回到了她暂住的板房。见到我们,春梅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很明显,她比去年长高了不少,气色也红润了,很难想像,就是眼前这个腼腆的女孩,在地震中经历了难以想像的痛苦。

  2008年5月15日,经过专业救援队员近6个小时营救,双腿被压在水泥横梁下68小时的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春梅被安全救出。

  张春梅的堂嫂说,截肢后,春梅上下学一般靠轮椅,但有时自己用拐棍支着走。为了方便春梅上学,在映秀小学附近,政府分给了她一间板房,春梅和妹妹张兴月平时就住在这里,父母干农活时,由73岁的爷爷照顾。

  在板房内,春梅拿出剪纸刀,认真地剪着。图案由老师用铅笔绘成,学生依画剪裁。“看,这是一个漂亮的花瓶。”文静的女孩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

  “春梅,听说你已是这里的‘名人’了,能吹葫芦丝,还获过奖?”

  “第一名,是并列第一。”

  自信的微笑,重新挂满曾经受伤的脸庞。

  4月中旬,在映秀小学首届葫芦丝吹奏大赛上,春梅吹奏的《感恩的心》获得并列第一名。教春梅吹葫芦丝的是一位志愿者爷爷,这位60岁的“超级志愿者”每逢双休日便免费教孩子们吹奏。

  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了地震灾区孩子的坚强与乐观,伤口在慢慢流逝的时间中愈合。从灾难中振作,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快乐。

  课间,张春梅坐着轮椅和同学一起放飞风筝,尽管她只能拿着看着,但很快乐。课堂上,她认真听讲,尽管英语学得有点吃力,但数学让她充满自信。下课后,她努力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动手装卸假肢。

  “地震后,春梅的心理还是发生了微妙变化。”在黄家院村,春梅的妈妈陈艳告诉记者,“她有时会变得很安静,对父母的依恋也比以前强了。”

  瓦砾尚未除净,断垣还在残存。眼看着春梅一天天长大,妈妈的忧心日益加剧。春梅能否及时更换假肢?那笔数目庞大的医药费,是否还能继续得到社会的帮助?

  生活仍要继续,未来值得希望和向往。一年之祭,是为铭记,更为重生。

  春梅,衷心地祝福你,不屈的生命之花,快乐绽放!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台湾新闻 两岸新闻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