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片”形象、准确地铨释了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文献片”《海峡春潮》谋篇合理、重点突出,站在历史的高度,提纲挈领地对30年来我党的对台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科学的概括总结。
“文献片”共分上、下两篇。每篇播出时间约35分钟,共约70分钟。“上篇”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到2002年11月十六大召开前止;“下篇”则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选举产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起,到2008年12月31日胡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止。在这7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该片把时间跨度长达30年、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如何驾驭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瞻远瞩,抓往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谋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殚思极虑,率领党和全国人民奋斗不息,夺取对台工作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艰苦历程,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该片重点撷取了30年来对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发表的重要文告和领导人谈话的珍贵历史镜头和同期声录音,中间穿插有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对涉台历史事件和重要文献的解读以及重要的统计数字,简明扼要地回顾总结了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台方针、政策措施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可以说,该“文献片”充分利用了声、光、音、像的综合立体效果,直观、形象、准确地铨释了胡总书记“讲话”中对30年来党的对台工作所作出的科学总结。
二、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立者
该片“上篇”的前半部分,着重记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以邓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如何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历史画面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场景、叶剑英主持人大常委会讨论《告台湾同胞书》的镜头、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套红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画面、同日“中美建交”,中国驻美使馆升国旗仪式的画面、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邓小平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讲话的资料片、同年1月30日邓小平访美的画面、同年12月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发表重要谈话的画面、1981年9月30日“叶九条”发表的历史镜头、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画面、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的文献资料、同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一国两制”入宪的场景、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进一步阐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邓六条”)的画面……。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深刻地铨释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台方针出台的历史背景及其形成过程。画面中出现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成员,都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们为党为人民为国家民族孜孜以求、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却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与此同时,“文献片”还采用多组极具典型的历史镜头,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内外媒体对两岸关系解冻的有关报道、中英、中萄关于港、澳协议签订及回归的历史画面、台湾“老兵返乡运动” 的镜头和采访“返乡定居台湾老兵”的感人画面、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等被迫宣布开放台湾民众“返乡探亲”的文献资料、首批返乡台胞与家人团聚的动人情景,以及两岸贸易、学术、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领域交流日益活络的画面和统计数字……,生动形象、令人信服地记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出台后,对打破两岸关系坚冰、缓和台海局势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和海峡两岸许许多多骨肉分离的家庭一样,我家既是两岸长期隔绝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党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受益者。由于某种原因,我从1岁多尚在襁褓之中就和母亲离散,其后数十年间母亲和我三个胞弟在台湾,而我和父亲却在大陆。多少个中秋月圆时,我仰望明月思母亲!曾记得1985年第一次去厦门,我独自伫立在鼓浪屿海滩,隔海向东遥望,唯见海天茫茫,不禁潸然泪下……。改革开放了!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了!1987年夏,已经43岁的我带着妻儿终于和母亲以及从未谋面的弟弟相见。然而,遗憾的是父亲未能等到这一天,已于前一年辞世与母亲天人永隔了!当“文献片”记叙返乡台胞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时,笔者真是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
或许正因为与台湾有不解之缘,笔者注定会走进台湾研究的学术领域。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虽已逐步开放,但还只是“单向”交流,台湾当局只许台湾学者来大陆而不准大陆学者去台湾。即便如此,相较以往两岸隔绝学术界互不往来的情形已经是好太多了!坚冰一经打破,闸门一旦打开,便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20多年来,笔者出席过数百场有两岸学者参加的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座谈会,仅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就有10次之多,结交了许多台湾朋友,获益匪浅,由笔者创建的台湾研究机构,也从研究室--研究所--研究院,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笔者是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的见证人。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改革开放路线以及“和平统一”对台方针的贯彻与实施。
三、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
该片“上篇”的后半部分,则着重记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以及台湾岛内蒋经国去世后,其继任者李登辉逐步背离国民党当局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图谋分裂祖国,纵容“台独”,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复杂局势,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江八点”在内的一系列对台政策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对台方针政策,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举“反独促统”大旗,为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部分最重要的历史画面有: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产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举行中外记者会的电视资料、台北“立法院”内打架场面、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台工作会议和对台经济工作会议场面等、1992年10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作报告同期声画面、1991年12月大陆“海协会”以及台湾“海基会”成立的电视资料、1992年11月两岸两会谈判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及1993年4月27日新加坡“汪辜会谈”的影像资料、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即“江八点”)的画面、台盟、台联及各地召开反“台独”座谈会画面、1995年6月8日李登辉访美在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鼓吹分裂的画面、人民日报发表“四评李登辉”以及大陆举行军事演习的画面、1997年10月江泽民访美和次年6月克林顿访华的资料片、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作报告呼吁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画面、1998年10月辜振甫参访大陆的电视资料、1999年7月李登辉发表“两国论”的画面、2000年3月陈水扁胜选的画面、大陆及海外华人华侨、美国纷纷表态反对“台独”的画面……。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把人们重新带回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两岸关系诡谲多变、台海上空乱云飞渡、极其复杂剧烈的统独斗争情境之中,可谓撼人心魄!促人沉思!
期间,笔者以民进党为研究重点,深入岛内与各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感受台湾的社会脉动,发表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探讨“台独”和民进党的相关问题,为反独促统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上述不少重要历史事件,笔者都是亲历者,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如今有幸观看该“文献片”,百感交集,倍感亲切。
四、胡锦涛--“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
“文献片”的“下篇”,前半部分着重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面对陈水扁上台执政后日益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毅然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责大任,就对台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主张,新举措,为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注入了新的内涵,团结调动海内外一切进步力量,开展了“反独遏独”的剧烈斗争,一次次挫败了陈水扁之流的“台独”冒险,有效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其中最重要的历史画面有: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媒体见面的情景、2004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5·17声明”、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看望出席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发表“四个决不”重要讲话的画面、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场面、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与胡总书记会谈、发表共同愿景和会谈公报的画面、2006年4月、10月和2007年4月国共两党连续举行三次经贸文化论坛、大陆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的场景、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的场面、同年10月胡总书记作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画面,重申“四个决不”,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重要主张、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陈水扁推动的“入联公投”惨败的画面……。这些历史场景跌荡起伏、从危机变转机,让人看后如同洗了个“三温暖”!
在此期间,笔者作为涉台问题的研究者,撰写了不少时事评论、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接受过大量海内外媒体的采访,出席过许多公开或内部会议(包括国、共两党举办的三届“经贸文化论坛”),提出过不少政策和对策建议,配合中央部署的反独遏独斗争献出了绵薄之力。为此,民进党当局居然以笔者“发表不当言论”为由,在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拒绝本人入岛探亲和参访,甚至2006年3月先慈在台中病逝,竟无理阻挠本人赴台奔丧。民进党陈水扁“台独”政权如此倒行逆施,焉有不被赶下台之理!
“下篇”的后半部分,则记叙了国民党马英九重新上台执政后,近半年来两岸关系所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积极变化,再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如何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对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两会恢复协商谈判,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丰功伟绩。
这部分最重要的历史画面有: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博鰲会见萧万长的情景、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连战的画面、5月29日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与吴伯雄会谈的场景、6月13日两岸两会恢复协商谈判,陈云林与江炳坤在钓鱼台国宾馆签订协议的历史镜头、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江炳坤一行的画面、8月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华台北奥运代表团入场的热烈场景、8月13日贾庆林主席与吴伯雄、宋楚瑜到五棵松棒球场为中华台北队加油助威的画面、11月4日两会在台北会谈签署四项协议的画面、12月15日两岸直接“三通” 启动仪式的场景、12月20日国共两党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召开的场面、“团团”、“圆圆”赴台的情景、12月31日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六点”)的画面和同期声录音……。这些不久前才发生的重大历史场景,看了令人振奋,格外感到亲切,很好地烘托出了“文献片”的片名--《海峡春潮》的深刻寓意,增添了我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还应指出的是,该“文献片”中“解说词”的撰稿者,均为大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因而该片“解说词” 简洁精练,高屋建瓴,富有感染力,对30年来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发展脉络把握准确,解读到位。当然,可能由于制作时间太过仓促,严格来说该片还有一些未尽人意有待充实提高之处。但瑕不掩瑜,该片的适时播出,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顾总结30年来对台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为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徐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