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明正式任美国总统 专家分析其内政外交政策

时间:2009-01-19 08: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将正式走马上任。奥巴马这位即将风光上任的总统将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怎样变化。本报编辑多位专家观点,对奥巴马政府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分析。

  奥巴马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什么

  俄科院美加研究所大西洋安全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巴秋克:从目前形势来看,挽救美国经济将成为当选总统奥巴马的重中之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问题已退居次席。不像克林顿,可以在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坐收美国“冷战”胜利的“和平红利”之间选择,奥巴马没有这种机会。至少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奥巴马政策的优先方向将多半是:第一经济;第二经济;第三还是经济。他能否连任也将取决于他能否把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乔瑟夫·斯蒂格里兹:奥巴马的计划仍不足,因为其更多的是强调减税,而不是刺激消费开支增长。很显然,政府仍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大量资金用来支持削减税收,但可能不会对其它经济产生影响。

  经济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经济模式改革只是一种趋势,类似“美式经济模式”破产的提法,只是类似哲学高度的提炼,很值得深思。但奥巴马新政府也只能在坚持“市场为主”基础上,对经济模式进行“微调”。这是因为,奥巴马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撼动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大家都知道,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信贷系统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这背后是美国人“借钱消费”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这是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奥巴马是无法撼动的,只能进行“修补”而已。

  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俄新社政治观察家安德烈·费佳申:奥巴马新班子的人员构成说明,至少在外交方面,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界线其实是模糊不清的。奥巴马在竞选时阐述的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朝着民主党中温和的保守派或是共和党中略微温和的自由派方向发展。至于布什与奥巴马之间的政策传承,这一提法有些荒谬,布什卸任之后,“传承”大概只能体现为彻底的摧毁。奥巴马需要改变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的航向,但不能突然向左,也不能扭头往右,他也不打算这样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盖茨的留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奥巴马上台后,不可能与布什的政策一刀两断,将会继承布什的一些正面外交遗产,但也会对布什主义在实践中已经碰壁的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要以多边主义的方式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以消除布什政府8年来外交失误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美国在全球的形象,重振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大家知道奥巴马是以“改变”这样的宗旨上台的。奥巴马上台以后,包括他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他对中东的政策肯定会做出一系列的改变。从目前情况看有一点可以肯定,奥巴马要从伊拉克撤军。他说,我要16个月撤出来,比布什政府允诺的快得多。第二,奥巴马讲了,他要跟伊朗谈判。这是以色列非常惊慌的。在奥巴马当选的第一时间,以色列的前进党现任领袖、外交部长利夫尼已经公开放言,说以色列不同意、反对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

  奥巴马对中国政策会出现怎样变化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关于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会有一些新想法、新举措。譬如他们会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方,在一系列战略、经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问题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但一旦中国参与,他们在谈判时又很小气,不肯给实惠,譬如在技术转让方面。然而,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很高,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美国确定不会与中国为敌。虽然在战略问题上、在反恐问题上、在台湾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也有一些让我们提出严重抗议的问题,如对台军售问题。这些问题在奥巴马时代会仍然存在,但不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根本性变化。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侃如:奥巴马在对华立场上属于主流派。这种寻求与中国合作的立场认为,美中双方通过建设性的合作缓和紧张关系,能够有更大收益。除了贸易等传统议题,李侃如认为,中美关系中最新出现的两个议题是金融危机和气候问题。奥巴马寻求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立场,清洁能源和气候议题将成为中美关系的又一重要内容,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如果成功,将把双边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中美关系必定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强调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对台问题上,民主党一贯主张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也提出反对将美国就业机会大量输出到中国,反对中国在汇率方面的政策,也许在他当选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增多。但是由于双方之前的合作关系已经非常深厚,上述的问题只是小小的担忧。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奥巴马一定会致力于建立中美双方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相比布什政府将更积极。(郑兴 张红)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