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先生新作《西藏读本》的媒体见面会30日下午在京举行(贺晨曦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30日北京消息 “不是西藏的通史,也不是猎奇的笔记和民俗专论,是关乎今天的人们对西藏一些迷惘的探索。”由著名作家苏叔阳撰写的《西藏读本》已于近日面世。今天下午,苏叔阳先生向媒体讲述了他历时近三年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并与记者探讨《西藏读本》中的理念。
《中国读本》后的又一“读本体”力作
据出版方辽宁出版集团介绍,此前苏叔阳创作的《中国读本》在国内热销1000多万册,并先后以英、德、俄、蒙、藏等十余种文本在海内外出版,该书也因此成为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为阐释中国文化的“读本”。而继承了《中国读本》深入浅出、优美流畅风格的《西藏读本》,创作之初就树立了不仅要面向国内、也要面向国际的理念,该书目前已经得到美国、德国等国外出版传媒机构的高度关注,出版方也已初步拟定了七个语言版本的翻译工作。
据悉,《西藏读本》全面客观的介绍西藏的历史、地理、宗教、人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溯源、发展以及现状,为海内外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范本。该书从客观角度、从中西方文明对照的角度以及从现实的角度看西藏,有利于澄清一些西方读者认识上的误区,具有新意和现实意义。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苏叔阳此前创作涉足小说、话剧、电影等多个领域,小说《故土》、《老舍之死》、话剧《丹心谱》等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西藏读本》的问世,苏先生坦言,是他感觉最难的一次创作。从2006年起,苏叔阳在多次卧病的状况下,翻阅文献典籍200多种,观看影像资料50多种,几近三载,三易其稿,终告付梓发行。苏先生谈到,写作《西藏读本》要过两大难关,一是宗教知识关——引用佛陀的话说,研究藏传佛教要花10的49次方的时间;二就是语言文字关。但当他看到西方不断带着偏见去误读西藏,便促使他提起勇气克服语言等种种困难。“我觉得有责任去写出如我们兄弟姐妹一般的藏胞,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创作的快乐同样不同凡响。“有时候我会豁然开朗,把思路与出版社编辑分享并得到认同,是创作中十分愉快的体验。”当然最大的快乐还是这本书的问世,苏先生略带调皮地大赞书籍的精美装祯,“是我所有出过的书籍中最美的一本”。
苏先生大学时的老师曾对他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而在如今充满诱惑的环境下,苏先生通过一本书的创作,实践了师辈的教导。
写出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西藏
苏叔阳介绍说,西方对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缺乏了解,也不了解西藏旧时代的状况。很多欧洲朋友也向他表达过希望能看到一本关于西藏的纯学术著作。而这本《西藏读本》通过三种渠道给出了苏先生自己的解答:一是把西藏历史放到整个中华文化背景中考虑,二是把西藏文化放到整个世界的文化流变中研究,三是将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做对比。
面对自己没有去过西藏、却去写一本关于西藏的著作的疑问,苏先生表示,只要对史料进行全面、客观、系统地研究,不固守于一隅,即使没有回到过明朝、清朝,还是可以将那些朝代研究透彻。
苏先生特别强调,藏族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多元性,而独特正是由多元形成的,“《西藏读本》要通过对西藏文化多元、融合的关注,表现出藏传佛教乃至整个西藏的独特魅力。”(贺晨曦)
著名作家、《西藏读本》的作者苏叔阳先生
《西藏读本》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