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台湾第十二届“弦月之美”身障人士才艺大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图为参加晚会演出的人士放声歌唱。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没有声音,一样可以歌唱;没有翅膀,一样可以飞翔……”11月30日,两岸身障人士共同参与的才艺大展“弦月之美”,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吸引了2000多位观众。这场演出不算专业,但却别样精彩。看不见舞台的盲人歌手、双腿截肢的轮椅嘻哈舞者、上肢发育不全的少年鼓手……所有演员坦然于自身残疾,笑容灿烂,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来自台湾的杨恩典天生无臂,来自大陆的杨杰后天失臂,两位无臂人早就互有耳闻,终于见面,并同台竞艺。杨杰口书“惠风和畅”,杨恩典足绘“爱,永不停息”。现场对谈时,杨杰说,自己练了20多年的书法,咬坏了无数支笔,心中最大的愿望是“残而不废,有所作为”。杨恩典则讲述,自己作为母亲,最自豪的就是可以喂母乳,而她最想做的是逛街,用心打扮女儿。最后,两位无臂人相拥在一起,全场掌声雷动。
聪慧的少年听不到声音、美丽的少女失去了臂膀……这些残缺的背后,一定有着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但是他们的表现没有任何自怨自怜。如任文倩用甜美的声音讲述道,她1岁患上小儿麻痹便预告永远不能走路,但她从未放弃登台梦想,参加12届“弦月之美”的表演,还曾到北京表演。
“残障人士中残肢可以掩饰,但他们内心的创伤也最难弥合。我们对这些表演者从很早就开始进行心理辅导,今天他们才可以坦然面对一切。”晚会主办者、台湾截肢青少年辅健励进会理事长曾一士介绍。
在这个景气低迷的寒冬,弦月之美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带来激励和温暖。■ 本报记者 孙立极 姚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