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措施”彰显中国能力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积极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已成当务之急。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时度势,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提出,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明确要求,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并从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
应当说,这十项措施,既充分考虑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抵御金融风险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长远要求,可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这十项措施,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根主线。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提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增强广大群众承受金融危机的能力。同时,通过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改变增值税征收办法等,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增强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这十项措施,突出了统筹发展这一重点。据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而这些投资,主要投向目前比较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廉租房建设、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等。毫无疑问,这些措施一旦全面落实,将对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中西部之间统筹协调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我国经济布局的优化,从而确保夯实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基础。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在落实各项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措施时,既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要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要有效扩大投资,又要积极拉动消费。也就是说,尽管应对金融危机是必须的、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但是,也决不能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实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我们注意到,中央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全部是围绕“以民为本、执政为民”而展开的,把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放在了十项措施的第一条,凸显重视民生的特点。此外还进一步明确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不仅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能够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以民为本、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也可以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形成应对和抵御金融危机的强大力量,把金融危机挑战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又一个机遇。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十项措施,可以说是近年来力度最大、动作最快的一次政策行动,充分体现出中央保增长、保民生的坚强决心,彰显了在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和严峻挑战面前沉着冷静、妥善应对的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目前,我们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困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中央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动作迅速,措施得力。中央的果断决策,为民利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够妥善应对金融风暴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克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全面进步。(来源:新华网 谭浩俊)
十大措施让人信心满满!
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可谓来者不善,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现实语境中,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已经波及其他国家,并且开始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可以说,在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海啸中,没有任何经济体得以幸免,中国自然不能例外。但是,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约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表示,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
温总理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两点,一是30年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抗南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纵观这十大举措,每一项都是重大利好,每一项都释放了积极信号,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这些措施,一方面是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和削弱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主旨是让利于民,是以民生为重,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等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笔者认为,这十大措施呈现五大特点:一是重点关注民众关心的三大民生问题。教育、卫生和住房是近年来最受民众关注,被称为三大民生难题,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措施中,重点提到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二是重点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等,都是在基础建设上发力;三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应该说,面对金融危机,低收入者的抗击能力尤为薄弱,这就需要加大对他们的救济;四是在金融方面的改革更加富有力度,比如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五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国家对灾区重建一直倾注热度,早在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8月12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向国内外公开征求意见,预计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达1万亿元。
再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一段时间以来,给国民减税、给企业减税成了民众最强有力的呼声之一,给企业减税,受益者不仅是企业,还包括消费者。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不少农民工纷纷下岗。让企业度过难关,一方面需要在信贷上做文章,一方面就需要在减税上做文章。
当前,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税种。数字显示,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超过1.5万亿元,约占当年税收收入的31%。如果再加上进口增值税部分,占税收比重超过40%。增值税实行实行价外税,换言之,就是增值税由消费者负担,而不是由商品厂家承担。因此,通过下调增值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抑制过快增长的物价,政策效应将更为明显。
其实,在这十大措施出台之前,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10月20日,央行传出消息,涉及农业贷款、小企业贷款、灾后重建等三项贷款增量的同比多增部分,不计入今年贷款规模控制范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1日联合宣布,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可以期待,随着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台,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有望得到遏止,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态势有望得到控制,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也有望得到改变,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至9%之间绝非奢望,一些中小企业的寒冬也将尽快过去,最终居民收入会有效增长,成为诸多措施的直接受益者。
“在经济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是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说的一句铿锵有力的话。实践终将证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应对危机,保持信心,中国经济将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来源:人民网 秦宁)